“一条河流,根据河流水质目标和自净能力,排污量应该有一个总规划。”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在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到来前夕,供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国光昨天建言,太湖、黄浦江应该有总的排污量规定,应该加强流域管理,设立专门机构,上下联动,统一法规,统一执法。
应设定流域排污总规划
据陈国光介绍,由于没有先设定排污总量标准、而后分摊至流经区域,流经区域都往江湖中排污,使得江湖不堪重负。
“上游污染下游遭殃”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陈国光举例说,2005年松花江发生水污染事件,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哈尔滨等地区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虽然水污染的性质有所不同,但需要统一标准、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执法等问题是同样。”
他还举例说,欧洲流经多国的河流,都有总的纳污标准,而后将纳污总量分摊到每个流经国,并且有明确的法律要求和职责,出了问题,有明确的执法机构,这样的方式非常值得借鉴。
供水安全呼唤联动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建议,各地水域相连,黄浦江又是上海自来水水源地之一,应建立联防联治的协同机制。对于中等流域以上的河流,国家有关部门应出面协调,建立联防联治、齐抓共管的机制,并对监管不力的责任部门严加追究、处理到人,防止“出事—应对—再出事—再应对”的恶性循环。
严诚忠解释说,这种联动机制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联动的通报机制、治理的联动机制、上下游生态联动教育和官员考核的联动机制。具体来说,上游发生污染后,上游在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给下游地区,上下游同时治理污染,同时开展江湖生态环境教育等,不会因下游在治污、上游在排污而导致下游白白遭受损失。“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沿江、沿湖居民饮水等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