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变”见证广州“新城市新生活”实践 珠江水生态全面恢复和改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广州的灵魂就是珠江。
当“南海神号”引领45艘亚运彩船踏江而来时,历史走过了2200多年:荔枝湾畔,那是西关小姐们娉婷的身影;天字码头,那是林则徐登船处,随后虎门销烟,壮怀激烈。
当亚运圣火在海心沙点燃时,独特的水元素展示了珠江的现代魅力,天际线上广州塔和西塔争奇斗妍;珠江新城展现着全方位的城市立体景观。
珠江,古老和现代交汇,传统和创新共存。
在“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理念下,广州人打响了全国最大的水治理战役,在亚运舞台的聚光灯下,这次战役交了一份阶段性的答卷。“珠江之变”必将见证广州人“新城市,新生活”的实践。
举全市之力治水
“大家不能再拖了,要一天当5天用!”
“我们是去年7月份接到内部密件的,通知我们要在珠江上搞亚运开幕式,要确保珠江的水质达到搞大型活动景观用水的要求,通俗点来说就是能看、能摸、能闻。接到密件后,我自己都去看了很多次珠江,压力很大,当时局里流行一句话: 要疯了!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陈楚龙向记者回忆起这一段时,感慨不已。“11月是珠江的枯水期,是一年中水最差的时候。”
随后的2009年7月23日,广州举行第四次横渡珠江活动,陈楚龙也下水了。事实上,那个时候广州已经打响了中国最大的全面治水战役。
200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一名普通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广州石门水厂与员工交流。汪洋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放心水,人均GDP就是达到两万美元,也不算科学发展。”
#p#副标题#e#
2008年12月23日,广州市立下了“到2010年6月底全市水环境明显好转”的军令状。2009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现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时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开会动员,号召举全市之力治水:“大家不能再拖了,要一天当5天用!”
200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更明确提出广州市在亚运会前要达到“天更蓝、水更清、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与此相结合,广州市的治水理念从不黑不臭不冒泡,这种单纯对水的观感要求,提升到珠江水生态的全面恢复和改善。从堤岸的整治绿化,提升到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
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泛舟、迎风,周游狮子洋。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小涌,春暖花开。我想有一条小船,驶上珠江,随波逐流。”
在傍晚时分的荔枝湾,记者见到69岁的广州人谭正如,这是他50年后重返西关。谭伯回忆,“小时候的荔枝湾涌边已经没有了荔枝树,涌里发臭难闻”。后来,荔枝湾涌加了盖,谭伯全家也搬离西关,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太靓了,以前从没有这么美,就好像在梦里。”再次看到荔枝湾的谭伯感慨万千。同样揭盖的还有东濠涌中北段,整治后东濠涌的水质清澈。
“韩国首尔清溪川70年代被水泥铺面的高架桥覆盖,2002年李明博市长提出还原清溪川的构想并付诸实行,历时两年,清溪川最终由暗渠变成了首尔的城市一景。东濠涌和荔枝湾涌都可以说是广州的清溪川。”正在东濠涌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项目的王秦告诉记者。他说,从这几天的街头调查来看,社区居民对改造的满意度高达98%。
亚运东风提速珠江之变
陈楚龙承认,亚运让广州治水的进程大大提速。“1989年,广州有了一座污水处理厂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一直到2008年年底,广州总共有17座污水处理厂;这一年半以来,全市新建了38座污水处理厂。在截污管网铺设上,至2008年年底,广州市共1813公里截污管,这一年半以来,我们铺了1097公里。”
但珠江综合整治之所以到目前积累起“好口碑”的关键是,把珠江综合整治与人居环境的提升紧密结合。爱德华·斯通是当今世界规划设计界的元勋之一。斯通认为:“当代的城市建设必须植根于人性回归,满足功能的要求和体现对人们生命质量的关怀。”陈楚龙说:“大型城市要特别重视公众的开放空间,建设更多的步行导向社区和散步休闲场所。”
广州这一轮珠江综合整治,与目前国际城市建设的最先进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新城市,新生活”的理念,也是珠江环境整治得民心的关键。
专家:
广州在全国先行一步
华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校院长助理、高级工程师潘伟斌就是专家委员会其中的一位。
潘伟斌介绍说,调整方案主要针对是要推行生态自然的理念,进行水生态系统的重建。
“比如说东濠涌,一开始的堤岸改造是要用直的堤岸,用水泥浆直接来砌墙,这样就会把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完全割裂开来,比如说漂浮动物都没有办法在堤岸处生存,小鱼也没有天然的避难所。”
“在治水上,广州在全国已经先行一步,这种探索很大胆。”
有人将珠江比作广州的塞纳河,对此说法,曾到法国考察的广州城市勘测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蔡云楠认为珠江远比塞纳河宽敞,水量充沛,广州珠江沿岸城建的发展远高于塞纳河。
后亚运时代:
把广州打造成生态水城
广州在完成现阶段治水任务后,治水不会停步。“总体而言要减少排入珠江的污水,现在生活污水已成为珠江最大的污染源。”广州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处长禤倩红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主动脉问题,后亚运时代就要解决毛细血管问题。你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将本来要排入珠江的污水截住送入污水处理厂,通过全面截污每天减少80万吨污水直排珠江。”
另外是科学生态治理河涌,现在许多住在河涌边的居民有非常大的期待,广州中心城区有主要河涌231条,约915公里长。(记者:邱敏、王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