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千年古纤道的浙东古运河也在这次整治之列
柯桥老街沿河居民 有望重见“一江清水”
“一到下雨天,这里的水就变黑发臭,以前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出现。”昨天上午,住在绍兴县柯桥老街官塘河沿的老陈拿着一把拖把浸在浑浊的河水里,“小时候船上的撑杆插在河底都看得到,现在有时洗洗拖把都嫌脏,更别说洗衣淘米了。”
然而面对家门口这条古老的运河,老陈的目光里流露出了新希望。老陈说,他喜欢看新闻,最近听说绍兴县要花大力气治水,这是深得民心的好事情。
老陈所说的治水,正是绍兴县目前正在全力开展的“清水工程”,浙东古运河(绍兴县段)环境专项治理也列入其中。
记者从绍兴县水电水利局了解到,由县委书记、县长同时担任清水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水电、环保、经贸、农业、卫生、交通、建设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这次“清水工程”的整治力度前所未有。
在未来5年内,绍兴县将投入22亿元资金,全面实施“清水工程”:全县印染企业集聚率达80%,河道治理面达80%以上,企业污水透明排放口建设达到100%,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率城区达到8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6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从而使全县河道水质有根本好转,达到四类水体标准要求,其中鉴湖主体、小舜江流域等上游部分河道达到三类水体标准,基本上做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和安全生态。
#p#副标题#e#
通俗地说,绍兴县希望通过“清水工程”,在5年时间内让绍兴县的水环境恢复到工业化之前的状态。在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看来,这是当前绍兴县最大的民生工程。
堵污-疏河-活水-护水
绍兴县绘就5年清水“路线图”
让水乡重现一江清水,是每一个水乡人的渴望。但“清水”并不是简单的疏浚拓宽河道、修砌加固河岸。记者注意到,此次绍兴县“清水工程”治水决心坚定,标本兼治,可谓是动了真格。
A.截污堵源,将全县80%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
清水,首先需要治本,也就是截污堵源,而污染的源头则来自工业、生活和农业三方面。这其中,工业污染源又是首当其冲。为此,绍兴县通过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发展和铁腕治污末位淘汰印染企业,强势堵截工业污染源。
记者从绍兴县经贸局了解到,目前绍兴县有197家印染企业,按照印染产业集聚升级规划,5年内将80%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据悉,目前首批23家印染企业已签约,将迁往滨海工业区。
另一方面,对现有印染企业将实施铁腕治污,进一步加大超标排放、超量排放、恶意突击排放、偷排等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自9月份起,绍兴县建立了倒逼减排机制,定期向各镇(街道)发出一份《治水超标进管企业通报》,对进管污水超标最严重的20家企业进行排名通报,凡排名末位(COD浓度最高)的企业,实行“末位淘汰”,依法关停。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将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率,加快城镇住宅小区污水管网改造,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严防生活污水入河;农村生活污水则按照“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的要求进行治理,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
B.清淤疏浚,让全县1141条河道里的水流动起来
堵疏结合,堵住了污染源,接下去就是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
据绍兴县水电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绍兴县有1141条河道,全长1903公里,其中平原地区河道有896条,这些大大小小的河道如同血管一般,密布在绍兴县的土地上。按照“清水工程”规划,5年内,将基本完成柯桥城区河道水域以及浙东古运河、鉴湖、漓渚江、兰亭江、若耶溪、松坞江等20条重点河道的清淤整治,县域内骨干河道完成清淤375万立方米,镇村中小河道完成清淤125万立方米,全部清淤将完成500万立方米。目前,该县安昌、福全等镇已开始进行河道清淤工作。
C.活水引水,柯桥西南部将建一个大型水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污染源堵截了,河道清淤疏浚了,如果再能让河水流动起来,变成活水,水质就能慢慢清澈起来。
“清水工程”的重要之举,便是活水引水。据绍兴县水电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清水工程”将实施柯桥城区河道活水工程和安昌古镇活水工程。
其中,安昌古镇活水工程将作为试点,结合古镇保护开发,通过新建引水泵站、抽水站、节制闸等控制性工程,加强安昌古镇河道的流动与循环,为有效改善安昌古镇水质水环境,促进古镇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而要让柯桥城区河道的水活起来,其源头活水又来自哪里?据记者了解,绍兴县将在柯桥西南部型的湖塘、夏履交界一带,兴建一座夏泽水库,目前该项工作仍处于走访调研和前期方案阶段,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审批,5年内基本建成蓄水。
根据设想,这座水库估算总投资达6.5亿元,其中工程投资8000万元,正常蓄水量为1800多万立方米,建成后将在群山环抱中出现一条绵延约2500米、宽度在300~800米之间的带状湖泊。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县域河网争取把浙东引水工程的水分流到柯桥城区,也将成为重要的活水之源。
D.全面护水:河道护岸、绿化和清草保洁常态化
截污、疏河、活水,水质好转后是否一劳永逸?记者注意到,清水工程的最后环节才是全面整治护水。
其中,包括按照“自然性、生态性和亲水性”的要求,实施生态护岸、植物固岸等河道护岸工程建设,5年内完成河道护岸200公里;每年投入资金400万元,按照“全覆盖保洁、全方位管理”的要求,抓好河道(溪流)清草保洁的常态化工作;同时,推进河道绿化工程建设,做到河道整治到哪里,植树绿化到哪里,计划5年内完成河道绿化300公里。
新时期治水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
悠悠鉴湖水,让绍兴享誉几千年。水乡、酒乡、桥乡、东方威尼斯……在绍兴众多名声在外的独特“头衔”,大多数都因水而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绍兴开启工业化之路前,那星罗棋布的一江清水,曾让水乡绍兴成为许多国内外游客的梦境:走在悠悠古纤道上,哼一曲鉴湖长歌……
但是,粗放式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民营经济在牵动绍兴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同时,由此产生的工业化污染也无法避免的体现在四处流淌的河水里。
绍兴水在工业化进程中所作出的“牺牲”,成为水乡绍兴无法抹去的阵痛。治水,重还绍兴一江清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早已形成一种共识。
产业在呼唤升级,经济发展富裕了一方百姓之后,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之上,绍兴如何治理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江河、溪流?
淘汰落后产能、集聚印染企业,截污堵源、立体式治水的“清水工程”在绍兴县被视为是当前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在今年7月清水工程建设动员会上,记者感受到了绍兴县治水的决心:5年只是考核上的一张时间表,哪怕再花更长的时间,也一定要把绍兴县的水环境恢复到工业化之前的状态。难度是有,但事在人为。
清水工程建设,既是对创伤进行弥补,同时也是对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重新审视: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才具有生命力。
清水工程建设,需要政府主导,但更需要企业和公众的意识觉醒和主动配合,引导企业和公众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水光潋滟晴方好。相信清水工程能让绍兴县重新找回一江清水。(记者:张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