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水务局获悉,日前,天津顺利通过由水利部和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组织的南水北调东中线规划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荣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标志着天津成功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这是继获“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后,天津节水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总量15.7亿立方米,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70立方米,城市用水以引滦和应急引黄为主,辅以地下水,农村生产用水以当地、入境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农村生活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城市供水的“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区域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性约束条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坚持“节水为先,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始终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公众参与,总量控制、计划管理,经济调节、指标转让,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节水新机制,天津用水整体效率在全国始终处于先进水平。2005年,天津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同年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规划区全国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2006年,以《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和《天津市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06~2008年)》的出台为契机,天津全面启动实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截至2008年底,三年累计投资61.81亿元,圆满完成了水管理体制改革、法律法规、水权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经济调控制度、公众参与体系、各业微观节水、水管理能力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九项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四大目标。
一是节水型社会良性运行机制框架初步建立。组建天津市水务局,实现全市涉水事务统一管理;编制天津市水资源配置规划,加强用水权管理,开展高校系统、潮白河水系水权试点工作;建立由水法实施办法、节水条例、供水用水条例、排水及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等四个地方法规和相关配套水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组成的水法规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出台节水型载体创建地方标准、工业农业用水定额标准、节水器具和淘汰用水器具名录等;建立多水源水价体系,初步形成有利于多水源优化配置的节水型水价机制;建立常态化节水宣传机制和宣传教育体系,全民节水和公众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p#副标题#e#
二是现代化水管理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以引滦、引江双水源为依托,以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为补充,多水源优化配置的供水布局,构建多水源供水工程保障体系;广泛应用非常规水膜处理、再生水回用、循环用水高浓缩倍率等高新节水技术,工业节水水平大大提高;初步建成地表水、地下水、地面沉降和入河排污口等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水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解决了221.54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年用水量维持在22~23亿立方米,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100%,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3.3%,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6.2%;深层地下水超采由2005年的1.61亿立方米降至2008年的0.87亿立方米,年均压采2500万立方米,超采现象明显缓解;实施海河、北运河等一级河道和市区二级河道改造,劣Ⅴ类一级河道减少1/5,获得国家“水环境治理范例城市”称号,全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本市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时,坚持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和带动节水产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又发挥了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截至2008年,本市万元GDP用水量为3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2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1.6%(未含电力),分别比2005年下降44%、下降50%、增长5%,工业节水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建成节水型企业(单位)143家,其取新水量占全市城镇非居民生活取水总量23%以上,城区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98.1%,城市管网漏损率降至11.8%。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高耗水作物水稻种植面积由100多万亩压缩至20万亩,而抗旱作物棉花种植面积增至百万亩,以蔬菜、花卉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已发展到5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20万亩,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43个,控制灌溉面积46.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5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已由试点前2005年的0.57提高到0.63,全市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在13亿立方米左右。
据悉,由于成绩突出、效果显著,评审专家组和验收委员会对天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给予一致好评,认为天津建设节水型社会取得了许多实践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推广意义。今后一个时期,天津将在全面总结试点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循环水务”的治水思路,围绕构筑水务发展“六大体系”,着力做好供水安全保障、节水型社会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水利安全保障、水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工作,不断深化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天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