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林提水增蓄保生产
去冬今春以来,石林县把水源工程建设、增加蓄水作为保民生、促增收的首要任务,建、引、提、调多措并举保蓄水。原计划2年完成12000个小水窖的建设任务,提前1年完成,到去年年底,全县新建设小水窖12517个,全县的小水窖共达到21364个,小水窖的蓄水共达到52.6万立方米。
通过采取各项增加蓄水的措施,截至今年1月底,全县水库坝塘蓄水已达6195万立方米,占全年蓄水计划的75.3%,比去年同期的4410.9万立方米增蓄1784.1万立方米。全县共提水增蓄387万立方米。
在建设小水窖工程的同时,石林县水务部门从去年7月底开始积极组织15个有条件的水库坝塘进行提水增蓄,到今年1月底,全县的骨干水源团结水库已提水147万立方米,威黑水库经调水已蓄水达到268万立方米,大可新围已提水83万立方米,三角水库引水增蓄达到243万立方米,海子水库从黑龙潭水库东干渠引水15公里然后提水增蓄,已提水142立方米。现在,石林县还在实施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央资金农村引水安全项目,分别投资2417.55万元和340.14万元,两个项目计划4月底完工投入使用。其中,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线建设项目完成后,可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7466亩;中央资金农村引水安全项目建成后,可改善和解决革命老区圭山镇8个村4400人、1497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寻甸 小水窖全部装满水
“截至2月10日,寻甸县防汛办尚未接到乡镇因旱造成农作物受灾和人畜饮水困难的报告,和去年同期相比,抗旱形势比较平稳,短期内出现大起伏的可能性不高。”寻甸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寻甸所有小水窖、小水池全部装满水,效果明显,为今年的抗旱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p#副标题#e#
截至1月19日,寻甸各类蓄水工程蓄水总量达8957.9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蓄1498.6万立方米,有力保证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当前,寻甸各级各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去年抗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布置和准备抗旱的各项工作,加快水源工程和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度,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逐项落实抗旱工作的各项责任制。而像去年旱情特别严重的河口镇白石岩村民委员会猴子洞村、白沙水村、干水塘村等村庄农户水窖里的水还可以满足到5月份的生活用水,不会再出现像去年干旱时的群众没有水喝的情况。
目前,寻甸已完成了市级下达的人饮安全项目建设任务,实现了全部通水,有效的保证了群众生活用水。针对降雨偏少的鸡街镇,寻甸于去年11月份已经打好2眼机井,以保证这一区域的生活用水。同时,加快实施塌鼻子龙潭引水工程,提前把水引进清水海,做好了县城应急预案,确保整个县城的供水。(昆明日报 通讯员林万仙 记者杨雪煌)
富民 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
“去年、前年的干旱想想都后怕,希望今年的天气会好些,多下点雨。”春节刚过,趁着赶集天,富民县的农户开始购买水稻、包谷、马铃薯等春播作物种子以及化肥、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着手大春的耕种。
对于农户的春耕生产,富民县近年来兴建的水利工程和防汛抗旱设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富民县水务局水利管理站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富民6个小(一)型、24个小(二)型水库和1万立方米以上89座小坝塘的蓄水量已经达到1203.27万立方米,远远超过2010年同期的812.9万立方米。另外,全县建成的3763个各类集雨小水窖蓄水已经超过5万立方米,未雨绸缪的水利工程和蓄水工作,将为2011年富民农作物耕种提供坚实保障。
2011年曾令富民县城居民一度担心的生活饮用水问题已不复存在,目前供县城生活用水的拖担水库蓄水量已达到了151万立方米,县城供水完全可以保证。
县水务部门还将根据降雨情况,适时检查、调研,算清水账,制定相应的供水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水应急方案,进行水利工程除险,继续蓄水等一系列举措,全力保障全县的生产生活用水。(昆明日报通讯员李贵富 记者王仪)
嵩明 将建64项缺水供水工程
嵩明县相关部门未雨绸缪,出台人畜饮水保障措施,计划新建64项缺水供水工程用于缓解供用水矛盾。
目前,嵩明县库塘蓄水6005万立方米,占计划蓄水量7301万方的82%。其中大石头水库蓄水880万方,可保证县城至5月底的基本生活用水。小街、杨林、杨桥、四营、小新街集镇用水形势略有紧张,通过管网更新改造等措施,可保证至5月底基本生活用水。在引箐沟水、山泉水、水窖水、井水的山区和半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预计缺水人口约14万人,缺水量116万立方米。
因此,嵩明县积极出台人畜饮水保障措施,计划新建64项缺水供水工程用于缓解供用水矛盾。其中,匡郎撒水组、大红山组等14项饮水工程将建1000方蓄水池2个、200方蓄水池1个、50方蓄水池10个;对于一些较边远不能通过工程措施解决饮水困难的地方,将采取拉水、引水等方法增加水池、水窖的蓄水,确保当地群众基本生活用水的供给。如大坡村委会将采取拉水的方式将175个小水窖储存满水,保证当地1886名群众在雨季来临前有水可用。
对于农业用水,嵩明县实施严格用水制度,从去年9月20日起,全县小一型以上蓄水工程开闸放水必须经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批准方可开闸放水,小二型、小坝塘开闸放水必须经辖区镇的镇长批准方可开闸放水。对一些缺水严重地区,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作物的种植。(昆明日报 通讯员蔡发燕 记者达娃梅朵)
宜良 4000余水利工程保春耕
早在去年,宜良就提前制定了蓄水计划和供水方案,做到超前谋划,计划用水,对计划蓄水任务从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实行倒排管理。与此同时,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引水、调水、提水,积极开辟水源,千方百计增加水量,争取每一个塘库和小水窖都蓄上水,都能多蓄一立方水。
去冬今春,全县已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工程4043个,新建小水窖等小型水源工程3741个,新增蓄水5.61万立方米,新建人饮工程205件。在新建水利设施的同时,宜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蓄水潜力,老黑箐、老坞村、蚂蚁箐、架格、宰口子等水库均全部下闸蓄水,并专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分赴全县水库、坝塘、河流开展蓄水及防汛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最大可能满足春耕用水需要,保证现有水利设施发挥最大效用。
截至目前,宜良县山塘水库总蓄水2765万方,占计划蓄水3565万方的77.5%,基本可以满足春耕用水,为全县春耕生产提供了水源保证。(昆明日报 通讯员李松鹤 记者陈明亮)
安宁 农资项目为农村“解渴”
“这700多米的引水渠建成后,大龙潭村、枧槽营村和我们村的1000多亩的烤烟、蔬菜灌溉就有望了。”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大龙潭拦沙坝引流沟工程,八街镇枧槽营村委会何家营村小组组长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因干旱,靠地下水和雨水补给的大龙潭水库蓄水不足,造成大龙潭村、枧槽营村两个村1361人、630亩的农田收成大幅减产。为此,安宁市在大龙潭村投入30万元,实施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资金项目大龙潭拦沙坝引流沟工程,并对大龙潭水库进行了清淤扩容,从根本上解决了蓄水困难。
同时,安宁市还投入73万元在青龙镇双湄村、县街镇上西元村实施了两个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资金项目,在双湄村开挖了农田引水沟1800米,在上西元村实施了596米东沟硬化和清淤,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幅提高防汛抗旱能力,让1000多名农民受益。(通讯员李艳梅 记者达娃梅朵)
东川 全力增加水库蓄水
去年的旱灾以来,东川区千方百计积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共建成23408件,总投资12280.26万元。今年,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早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全力增加大小水库蓄水,做好抗旱工作。
为做好今年的抗旱准备,东川水务局全力对区内蓄水工程进行蓄水。截至2010年11月10日,全区水库蓄水总量为1820.12万立方米,完成任务数的99.95%,其中坝塘水库总库容1841万立方米,蓄水1778万立方米;花沟水总库容80万立方米,蓄水34.65万立方米;龙潭水库总库容14.08万立方米,蓄水11.66万立方米。区内的小坝塘、小水窖,小水池设计蓄水量102.16万立方米,现蓄水85.71万立方米。完成总蓄水量的83.8%。
另外,还进一步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将《昆明市东川区抗旱应急预案》文件形式印发到各抗旱成员单位,根据旱情发展实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通讯员唐启荣 记者杨雪煌)
呈贡 每天为行道树浇水
为加强对新区园林植物的管养,保证旱季苗木正常生长,呈贡园林绿化局每天保证16个小时浇水车辆、人员在岗浇水。
呈贡园林绿化局分别成立浇灌工作组、技术指导督查组、工程监查组、后勤保障组。浇灌工作组负责辖区内绿化植物浇透返青水,技术指导督查组负责指导、督查绿化植物的浇灌工作,工程监查组负责辖区内绿化工程施工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施工的,不予验收,确保所交付工程为合格工程。后勤保障组全力保证抗旱浇灌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每天确保至少16个小时浇水车辆、人员在岗浇水,所有辆车、驾驶员实行两班制浇水之外,呈贡县园林局对浇灌车辆实行卡片责任管理制度,严格登记每辆车的出车时间、收车时间,吸水量、吸水次数、浇灌面积,做到一车一卡,确保旱季浇灌的顺利开展。在做好旱季浇灌的同时,做好春季修枝、枯枝死木的清理、补植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方案,确保绿化植物正常健康生长。(记者:达娃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