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座你所看见的城市,都包含另一座如卡尔维诺所说的“看不见的城市”——它表面简单却实为复杂、总在身边又显得遥远、无人不知而乏人问津。请随我们一同从地下之城的水滴开始,探寻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事情。新浪特邀北京排水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周军为我们解读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以下为访谈实录。
这个生活污水从我们每家每户的下水道出来之后,进入地下污水管道,也就是城市污水管网。这个管网的目的是为了让污水可以快速的进入污水处理厂。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进行拦截,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拦截的话,会给清运带来很多的麻烦。以北京来说,所有的干线加上支线一共有4000公里。
管网的设计要考虑到污水的回收率,要能够实现快速的汇集和运送污水。要将生活污水尽可能的全部集中到管道干线中。另外在城市中的污水管网是要将生活污水与雨水进行分开截流,如果雨水和生活污水统一汇集的话,会让污水负荷过大,污水处理的费用也会上升,所以一般是将雨水直接派送到自然水体中,例如江河。这个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的过程,叫做雨污分流。
当污水经过城市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厂的时候,第一个步骤就是预处理。这个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来拦截,作用就是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物。
在经过预处理之后,污水进入初沉池,开始一个物理处理的环节,既沉淀。这个过程一般可以去除50%的悬浮物和不溶于水的杂质。污水在初沉池一般停留要2到3个小时。以一个日处理量24万吨的污水厂来算的话,初沉池就要设计成2万立方米的一个池子。
经过初沉池的沉淀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要进入生物处理的单元了,这个过程叫曝气池。通过充氧气,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来降解污染物,尤其是溶解性的污染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处理。这个过程的停留时间在10小时左右。这一个处理过程之后,污水就已经处理得相对比较清洁了。最后再经过一次二沉池,再次充分沉淀之后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排入自然水体了。这个过程是整个污水处理最重要的部分,这些我们看不到的微生物可以说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真正的无名英雄。
从污水变成达标排放的水,要经历20-24小时。第二个我们每处理一顿污水,要花费0.3千瓦时的电量。污水处理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一般一个人的每天用水是150升-200升,这些水都会变成污水,如果不处理那么这个城市就非常的可怕。处理这些污水的话,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一顿污水的投资要在500-2000元,建设如果是10万吨处理量的污水处理厂那么就要投入2个亿。每天的运营成本就是8万-9万元。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率平均水平在40%左右,与世界其他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为各个城市的处理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北京、合肥等城市一般可以达到90%以上,这是和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都是持平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小一点的县城里面,连污水处理厂都没有的。截至到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国的污水处理厂共有1900多个,但是在美国约有1万多污水处理厂,而且美国只有3亿多的人口数量。
现在的城市污水处理起源于100多年前,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中国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可以说是廖若星辰。现在惯性方式是采用的活性污泥法,这是100多年前英国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