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二期改造后的东江取水口

永湖泵站一、二期工程全貌
2010年11月26日,深圳水资源保障的历史上注定又要写下浓重的一笔,翻开新的一页。
经过全体水务工作者4年多的艰苦建设,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二期)正式建成通水。工程(二期)在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一期)的基础上从东江增加年取水量3.7亿立方米,使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年供水规模达到7.2亿立方米,约占深圳市年境外引水总量的一半。
这就标志着,深圳市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和东深供水工程两大境外引水工程双水源保障的供水网络格局正式形成。清清东江水,潺潺向南流,她就像甘甜的乳汁一般,哺育着蓬勃发展的深圳经济特区,为这座中国最年轻和最富有朝气的城市提供更为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一直以来,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今年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典之际,东部供水水源工程获选“深圳市30年30个特色建设项目”之一。全体水务工作者为此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无数奇迹,他们用一项精品工程、民生工程,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
#p#副标题#e#
超前规划二期工程:隧道、箱涵预留充足过水量
作为深圳市独立投资兴建和管理的境外引水工程,深圳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一期)投资37.3亿元,年原水供水能力3.5亿立方米,自建成以来累计向深圳供水30多亿立方米,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强劲的“水引擎”。正因为如此,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和另一境外引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一起,并称为深圳两大“生命线工程”。
据介绍,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一期)在建设时就考虑到了建成后可能难以满足深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在工程(一期)建设时就积极组织论证建设工程(二期)的必要性、可行性,隧洞、箱涵预留了充足的过水流量,提前征好了工程(二期)用地,从而为二期建设减少了投资、减少了工期、增加了效率、增加了效益。
以先进科技成果确保工程安全
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二期)2006年8月5日开工建设,2010年上半年具备试通水条件,是深圳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记者了解到,大量高科技的成果被运用到这座深圳“生命线工程”中。
东江取水口治沙技术研究。东江取水口战略位置重要,是深圳“生命线工程”的源头,一旦口门淤死,整条供水线路将无法正常运转。为此,工程管理部门专门进行了东江取水口治沙技术研究,成功实施了取水口改造工程。经停水检修期测算,泥沙含量减少90%以上。
加强水质安全监测。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二期)在建设过程中加大了水质检测力度,增加了水质检测项目和监控点,保证了供水水质安全:在东江泵站前池设立了水质在线毒性检测系统,在西枝江取水口建立了水质毒性在线监测;加大常规监测频率,增加检测点和检测项目,并将成果归档,积累了历史资料;强化工程水文观测,对取水口河床变化进行连续观测,并归档。
此外,东江水源工程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东部供水水源工程的调度系统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他如数家珍地说,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二期)泵站的主设备水泵、电机为原装进口;PCCP管管壁擦有符合卫生部环保标准的防腐涂料,该涂料能抑制藻类贝类生长,确保水质;参照南水北调工程,为提高PCCP管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设立专门PCCP管基座,对PCCP管道进行120°包角保护,确定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p#副标题#e#
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质量
“东部供水水源工程是深圳人的‘生命线’,施工质量就是二期工程的‘生命线’。”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据介绍,在4年多的建设过程中,水务建设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二期)的工程质量:
委托深圳市地质局现场监测分析钢板桩施工产生振动对一期管道的影响程度,并找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对钢板桩施工进行了全线监测。
请中国水科院岩土所根据地勘报告所提出软基处理专项咨询报告,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综合咨询报告,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最合理、较经济且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案。
派专人常驻PCCP生产厂,监造管材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建立管材生产档案,确保PCCP管质量。
二期输水管道建设过程中,施工车辆须经过一期输水管道和7处排污井。为保护一期输水管道和排污井的安全,与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联系,在高速公路开设PCCP管材专用运输通道,并在车辆需通过的管道和排污井上方全部架设钢架桥,确保一期安全。
对工程全线进行了围网保护。东部供水水源工程干线长106km,其中惠州段50km,周边环境复杂,为保护输水管道的安全,近几年大部分征地红线地段已完成网围。东江―西河潭输水管道工程在施工同时,也实施围网保护。
东部供水水源工程主要特点
一是全线采用全封闭式输水。工程利用隧洞、箱涵、渡槽、管道等建筑物全封闭输水,有效地避免了沿途污染。
二是取水口选址理想,水质优良。取水口位于惠州市区上游,取水口以上东江沿线未大规模开发,水生态环境良好。
三是建设投资省,供水成本低。东江水经两级泵站提升后全部为自流输水,工程每公里造价低于国内同类型的大型引水工程;同时,在一期建设时一并考虑二期建设,节省了大量的征地拆迁费用。
四是线路布局合理,效益显著。工程线路按山脉自然走势布局,将沿线水库、水厂联通,形成长藤结瓜的供水网络,供水调度便捷高效。
五是调水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主要泵站机组基本为进口先进设备,并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和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供水调度远程集中控制和管理,供水效率和安全保障率高。特区内可遥控100公里外的所有泵站的关闭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