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受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托,该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对今年环保执法检查确定的20个跟踪督办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
11月中下旬,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邀请并组织《法制日报》、《福建日报》等媒体记者组成福建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深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实地探访这20个跟踪督办项目的整改进程。
“从检查情况看,各地都认真整改,厦门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和南平纺织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10个项目年内可以完成,福州市元洪投资区污水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和泉港氯碱工业有限公司厂界卫生防护距离问题等10个项目需要跨年度努力完成。”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环城工委副主任徐江表示。
首次确定20个污染督办项目
根据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计划,今年4月1日至17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进行了环保执法检查。检查组深入9个设区市、34个县(市、区)明察暗访,重点围绕福建省“六江两溪”8条流域以及养殖、石材、钢材、印染、造纸、制革、矿山、电镀、化工、造船等重点行业开展检查。
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城市内河黑臭问题依然存在,今年3月,全省城市内河水域功能达标率仅为65.5%。被抽查到的晋安河思儿亭到东浦段水域几乎为死水,且有垃圾漂浮。石材行业整治进展不理想,全省共有石材企业2722家,多、小、散、杂,管理不规范,进入石材加工集中区的仅有1607家,占全省石材企业总数的59%。检查还发现,目前8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113个工业园区中,已批复或已审查规划环评的只有47个,仅有不到40%的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p#副标题#e#
在5月25日至27日召开的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郑道溪向会议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报告以附件的形式将福州市晋安河思儿亭到东浦路段水域整治、厦门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南平种猪场搬迁等20个项目列为跟踪督办项目。这在福建省尚属首次。
新上项目与住宅边界仅10余米
11月17日上午,记者在位于福清市城头镇境内的福州市元洪投资区看到,散发着猪骚味的黑色河流还在肆意流淌,而集中污水处理厂仍然处于建设阶段,区域范围内7万居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年底完工,并争取试运行。但是,正式试运行要到明年三四月份。”福州元洪投资区副主任林建伟说。
11月22日上午,记者随同检查组来到位于泉州市的泉港氯碱工业有限公司,一处新厂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据介绍,2002年国家正式实施《氯碱厂(电解法制烧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其规定的氯碱厂卫生防护距离为600米,导致该公司周边卫生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新上马的合成橡胶项目工地与居民住宅边界相距仅10余米。按照规定,厂区外一百米距离范围内的住户都要进行拆迁。
“为了赶工期,我们加快了施工进度,一边新建厂区厂房一边实施拆迁工作。最后,一定会满足国家有关规定所要求的安全距离,要不然,环保局连试生产都不会批准我们。”该公司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黄文华表示。
据介绍,因补偿标准和卫生防护距离认识不一致,整改陷入僵局。
“存在两个分歧,一是违章建筑搭盖的时间点是以2004年6月还是现在为界。二是拆迁补偿款的标准存在数额上的差距。”该公司副总方向阳说。
希望跟踪督办制能够长期坚持
11月22日下午,在晋江市安海可慕制革集控区,记者看到,集控区及区内企业均建设有规范的含铬污泥贮存场所,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定期转运至集控区,由集控区统一委托省危废中心处置;目前63家整改企业已基本恢复生产,试生产期间该区污水基本能稳定达到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的标准。
“应该说,整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环城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3日,记者来到岛城厦门。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将厦门市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列入环保执法检查跟踪督办项目后,厦门市有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采取了包括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发展绿色公交加强检测监控体系等多项措施。
“都动起来了,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的基本没有。如果到最后期限还没有完成整改,我们会启动程序追究地方领导的责任。但是,追究责任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完成对整改项目的督办,整改到位。我们希望执法检查跟踪督办制度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城工委主任谢兰捷今天上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记者:郭宏鹏 刘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