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椒县大兴水利,“治穷”先“治水”,力争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双赢。
全椒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境内两条长江支流水系滁河和襄河,水利设施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堤防严重老化,水灾常发。西北部江淮分水岭穿跨而过,常年干旱少雨。一边“穷山”,一边“恶水”,水旱灾害频发。
从2004年开始,全椒县决定集中人力物力,向水患宣战,大力开展圩堤综合治理,狠抓蓄水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小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综合治理工作。在政府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截至2009年底,先后投入近6亿元,修建标准堤172公里,扩建万方以上塘坝1956面,除险加固小水库45座。
2006年4月,全椒开始在所有乡镇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据统计,全椒原来西部严重缺水的地区,现在使用自来水的覆盖率已经达到69%。
7年治水,全椒赢得了民生安康,创造了发展新机。从2004年到2009年,全椒地区生产总值由26.3亿元增加到54.1亿元;财政收入由1.49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50元增加到5500元;新增灌溉面积21万亩,亩均增产145公斤。
“治穷必先治水”,全椒县委书记盛必龙说,“治水关系民生安宁,关系发展前景,我们还要在大兴治水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