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上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与中国工程院新疆有关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举行座谈。他强调,水利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完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重要支撑。必须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下大气力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保护水环境,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环境,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之一。2007年9月,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中国工程院成立项目组,启动了《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的咨询项目研究。
项目组组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担任,项目组下设9个课题组和国外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及经验教训专题组,学科范围涵盖了地质、地理、气象、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城市等多种专业,共有17位院士、100多专家参与研究,自2007年9月至2009年5月,项目共进行了4次综合考察,历时3年形成了项目的综合报告。今天,应张春贤书记邀请,受钱正英院士委托,项目组来疆向自治区汇报报告内容,与自治区交换意见。
#p#副标题#e#
座谈会上,石玉林介绍了项目情况;“生态保护”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雷志栋就项目内容进行了演示汇报。报告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基本状况,指出新疆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施水资源配置利用的战略转变、原则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布局,并提出十项战略性建议。
张春贤、车俊、白志杰、钱智听取项目情况介绍,并与专家进行了沟通交流。
张春贤对专家们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说,项目组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高质量的项目报告。报告立足新疆实际,资料详实,视点开阔、起点较高,符合科学发展观。报告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是一致的,为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要用好报告的调研成果,将报告提出的战略性建议运用到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充分吸纳,用好这一成果。
张春贤说,水利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当前,保护水环境、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已刻不容缓。要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科学用水理念,下大气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成为全疆的共识和行动,走出一条保护资源、和谐发展的道路。
张春贤指出,要统一思想,增强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科学用水观念。针对无序开荒、超计划用水、挤占生态用水三大突出问题,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将采取严格措施,严禁开荒,保证生态、生产、生活三水平衡;要通过采取高新节水技术,降低农业用水比例,切实节约用水;要适时退耕还水;要提高污水处理比例,提高全社会防污意识;尽快启动水权置换试点工作;加快人工增雨雪项目研究;要由传统的以供水管理为主向以需水管理为基础转变,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管理的转型升级。还要建立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流域管理体系,切实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
张春贤指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发展现代农业是缓解用水矛盾的重要途径,希望项目组成员、专家学者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推进新疆“三化”进程,与新疆共同努力,力争使新疆成为干旱地区节水、科学用水的亮点。
项目工作组副组长、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杨诗秀及自治区水利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