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辽宁省环保厅核算,抚顺和大连两市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指标,成为辽宁污染减排的“领跑者”。
抚顺市是以煤、油、电、钢、铝等产业为主的工业城市,传统产业多、老企业多、老设备多,可以说历史包袱较重,在必须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困难程度显而易见。
“十一五“以来,抚顺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忍痛割舍淘汰落后产能,新建、快建环保项目。通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全省减排工作的佼佼者,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
抚顺市制定了“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全面推进”的战术,紧紧抓住重大项目,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整治,保证减排达标。
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抚顺市建设了全市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三宝屯污水处理厂。这座处理厂的日处理污水能力为25万吨,现在每天处理污水23万吨,是辽宁省污水处理率及处理效果最好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之一,在年度减排督察工作中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认可,被誉为“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典范”。
在脱硫设施改造上,抚顺市的力度也非常大,上了一批重大项目,比如对五大电厂的脱硫设施一并进行了改造。其中一家电厂,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脱硫改造,刷新了同类型机组脱硫改造的纪录,获得业内一致认可。
据了解,抚顺地区减排目标之所以能够提前顺利完成,也离不开一些企业和职工的奉献,没有他们对局部和个人利益的暂时牺牲,实现减排目标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企业,有的甚至曾是建设共和国工业体系的功臣。辽宁发电厂是“一五”期间建成的当时东北最大的发电厂,可以说对国家贡献很大,有着辉煌的历史。2007年12月29日是一个寒冷的冬日,这一天,辽电宣布正式关停,在生产班长于殿学将辽电发电机组的标牌摘下来那一刻,许多在场的工人都禁不住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同样作出利益牺牲的还有大伙房水库周边的县市,他们处在上游,为保证下游能有“一碗清水”,这些县市主动关停了水库周边的造纸和小化工企业。为此,当地经济收入减少了近8亿元,但他们表示在所不惜。同时,他们还建起了后安镇、清原镇、红透山镇、新宾镇、永陵镇、南杂木镇6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以保护水库的水质。
正是这一系列的有力举措让抚顺走到了全省减排的前列。抚顺市代市长王桂芬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减排规划目标。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坚决完成‘十二五’的污染物减排工作,实现抚顺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看到,“十一五”收官在即,为防止污染物排放总量出现反弹,抚顺市还在继续努力,巩固成果,攻坚前进。而抚顺市在减排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也为辽宁其他各市提供了借鉴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