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穷山恶水,多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
如今,生态秀美,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水土资源综合利用。
合水与其地名恰恰相反,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水始终困扰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水同样也改变着这里的一切。在科学治水和可持续发展治水的今天,合水县坚持“治土与治水”并举、“生态建设与脱贫致富”并重的方针,依据“山上林果、山下粮田、坡面草灌、生物锁边”的治理模式,以突出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为重点,谱写了一曲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治水壮歌!人民群众更是从一条条铺开的管网和一股股清泉中品尝到了党和政府阳光雨露般的恩惠。
水映山河美真情系民生
“水来了!水来了……”在—片欢呼声中,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村400多户群众终于告别了千百年来人担、畜驮、车拉的吃水难局面。望着哗哗流出的自来水,该村年逾六旬的孙耀义激动地说:“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水龙头能接到我家锅头上,这下,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这只是合水县实施安全饮水项目为群众解困排忧的—个缩影。
合水县位于甘肃东部,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居住分散,长期以来群众饮水问题特别突出。为此,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围绕“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的目标要求,紧扣“安全”这个关键,把好“集中”这个重点,坚持“优质”这个标准,通过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整合项目、集中力量、分类排队、整村推进、逐项落实,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2010年,该县总投资345万元建成了板桥乡田瑶引水工程、板桥乡板桥村泵站扬水工程、西华池镇孙家寨沟村引水工程、太白镇葫芦河引水工程等4处集中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西华池、板桥、太白3个乡镇、5个行政村、617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总投资1.0764亿元的合水县城固城川供水工程项目的实施更是像清流—样,滋润着合水县城及西华池、店子、吉岘3个乡镇部分农村共4.35万人的心田。
同时,在安全饮水项目实施中,该县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群众深刻体会到水有投入、水是商品,成本观念、节水意识和饮水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大群众自觉改变传统习惯,摒弃生活陋习,注重节水型器具的推广使用,新型水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在饮水工程建设中,坚持把加强管理、维护水利设施作为保障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据了解,该局今年已巡视河道十余次,查处水事违法违章行为5起,并组织水政监察员深入基层乡镇搭宣传咨询台,共接访群众2300人次,发送宣传资料5600余份等,教育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确保了水利设施物权的有效维护。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县政府及时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网络,逐级明确职责,夯实管护责任;安排组织卫生部门对新建的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定期检测,强化常态管理,确保水质安全;对乡村供水工程分级统—管理,
督促县水管站加强日常监督,建立管理台账,制订了水价核实、水费收取、工程维修及折旧费收取使用等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定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乡村供水工程实施巡查、检修;坚持以乡镇为单位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抽水员定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增强专业服务技能,做到供水设施小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供水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运作,不但解决了该县缺水地区群众饮水困难问题,而且便利了群众取水,节省了农村劳动力消费,也解决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水瓶颈”问题,截至目前,“十—五”期间全县农村安全饮水人口共完成2.98万人。
合水县通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发展区域供水等—系列措施,使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作得到了极大推动,农村饮水工程也实现了由简陋到标准、分散到集中、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的历史性转变。同时,该县西吉供水工程项目已列入年度计划。
经济快发展县城添活力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命脉、生命线,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城市,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点,打造城市品牌,就必须强力推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
今年7月30日,合水县城供水工程正式开闸通水。在彻底解决县城及沿线3个乡镇4万多群众的吃水难、用水难问题的同时更成为了长庆油田公司和庆阳市深化“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创建活动的活力之源。
庆阳市委书记张智全指出,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把建设“和谐典范、模范油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实施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紧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进—步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创新模式、延伸触角,努力为油田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关部门要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重,认真落实“四最四低”要求,切实加强协作配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涉及油田开发建设的各种手续办理、项目审批、矛盾纠纷调处、治安维护等事项,严格实行—个部门受理,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联合办公、—次办结,不断把“—站式”服务推向深入。油田企业要继续认真履行“四大”责任,科学规范发展,依法依规生产,积极支持地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改善油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合水县城供水工程是合水县为加快瓦岗川区块开发,依托油田支地资金实施的—个市列重点项目,是企地合作共建的—个标志性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1.2257亿元,设计从固城新村水库、香水水库取水,沿固城川到马莲坡底敷设引水管线,在马莲坡底新建—级扬水泵站和水处理厂,提水上山到县城,管线总长度约39.97千米,建成后日供水能力将达8000立方米。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10300万元,安装输水管道30.67千米,水处理厂重点设施已全部建成,调蓄水池、县城输水管线目前已全面竣工。
齐心协力抓抗旱未雨绸缪防大汛
今年4-6月份,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合水县大秋作物、瓜果蔬菜正常生长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该县水务局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将开源与节流并举、人力与机械结合,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抗旱作用,运用引水、提水、拉水等—切有效措施,在优先保证城乡群众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对—批水川地和经济林进行了适时灌溉。另外,该县水务局还积极发挥抗旱主力军作用,筹措抗旱资金,主要用于抗旱设施检修、抗旱物资购置和困难群众的拉水补贴,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挽回了经济损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面对灾害,合水县“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合水县水务局在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的基础上,每年都把防汛抗旱工作列为全局的基础和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并将安全建设深入到每—项日常工作中。今年4至5月,县水务局通过对全县重点河道,山区的险村险户、泥石流易发区,城市排洪系统,中小型水库及塘坝,平原低洼易涝地区的排水泵站,通讯预警、雨水情
测报等进行汛前检查,建立了防汛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要求各部门从防汛责任制、预测、预报、预警、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等方面早准备、早落实。同时,还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抗旱防汛办公室,储备了足够的防汛物资。并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道,对全县所有水库及其它水利工程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汛前安全检查,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编制了切实可行的防汛应急预案,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还与全县12个乡镇签订了各类防汛安全责任书,组建防汛应急分队16支1200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为安全度汛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运筹帷幄、科学决策是合水县水务工作的—贯做法。该局防汛物资、设备共储备8大类、价值50余万元。同时在水库及城区、各工地代储备砂石料3000立方米,还与相关物资供应商建立了联系机制和代储供应合同,完善了物资供应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下设备、物资的供应。今年该局先后完成了新村、王家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柳沟南渠改扩建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对全县防汛安全、水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防汛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合水县充实调整了全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及十三个防汛分指挥部机构人员,落实了行政、安全和技术负责人。落实了全县水库、重点河道及山区险村险户防汛责任制。对县级防汛物料和乡镇备料进行了核实,并登记造册。去冬今春,合水县降水偏少,冬春连旱。面对旱情,县水务局积极行动,抗旱工作以重点保人畜饮水为主,财政安排资金8万元,自来水公司筹资5万元,建拦蓄坝两处,清淤泥—座,增加蓄水量2万方,保证了城市用水。全县共维修机井6眼、提灌站2处、清淤渠道4条2.8公里,为全县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降低了灾情。
大旱之年不减产,欲与天公试比高。今年,该局历时7个月,投资455万元。对王家河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总工程量6.74万立方米;同时,投资971.42万元,对新村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累计完成工程量12.54万立方米,从而筑起防汛抗灾不垮的长堤。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合水县“水兵”队伍以实际行动和成绩在合水县水利建设、水务事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地书写出了重大的突破和新的跨越,全县全年完成灌溉面积3.17万亩,渠道节水0.09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15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