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哈密市污水处理厂终于结束了长达8年之久的半停产状态。
2000年,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哈密市投资1.4亿元建起了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在此之前,哈密市城区污水主要依靠4座氧化塘简单处理,然后排放到戈壁滩。
污水处理厂建成了,运行成本问题也凸现出来:该厂设施正常运转的话,每月耗电1万多度,每处理一吨污水需要2.36元费用。如此高昂的费用,哈密市财政可承担不起!
于是花重金建起来的污水厂只能开开停停。究竟何时开,何时停?当地一位知情人透露:检查团来了就开呗!
哈密市地处新疆“东大门”,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倘若连污水达标排放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宜居呢?另一方面,哈密市这几年以矿业开发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进展顺利,干旱缺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有些企业甚至靠火车拉水维持生产。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对处理过的中水进行再利用,不就解了众多企业的“焦渴”吗?
打开上述两把“锁”的“钥匙”,就在那家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的污水处理厂。2008年,哈密市从污水处理厂到重工业加工区铺设了一条总长6.6公里的输水管道,将处理后达到二级排放标准的中水用于园区矿业企业洗矿和冷却设备,部分中水用于园区绿化。
2009年,园区利用中水74万立方,其中工业用水60万立方,每立方价格0.8元。其余为绿化用水,每立方0.3元。
今年全年预计园区利用中水100万立方。“如果每年中水利用规模能达到1000万立方,我们就能做到盈亏平衡。”哈密市污水处理厂厂长张新升表示。
记者了解到,哈密市投资8000多万元的二期污水处理项目近期将启动,日处理能力5万吨,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