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由农牧业为主导向工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着力解决示范区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今年以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积极采取五项措施,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建设。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示范区编制并实施了《精品农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以特色、绿色、节水为内容的现代农业,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大力推广节水、高效农作物,重点发展棉花、谷子、油葵、西瓜和经济果林等优势农产品,推广种植杂交谷子1050亩、引进华景源公司投资600万元种植金丝小枣、徽枣、红梨、油桃等生态经济果林910亩,实施枣粮间作910亩,并取得明显效果。截至目前,示范区高效节水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3万亩,种植比例由去年的45%提高到55%。大田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种植比例控制在45%以内。
二是抓好节水配套工程建设。示范区通过争取并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灌区水管理信息化系统、小型农田节水灌溉补助等项目,共衬砌农渠700多公里,平田整地6万亩,有效防止了渠系渗漏,节水灌溉面积达4.5万亩,每亩节约水费56元。
三是加强用水管理。示范区严格执行“以水定植、定额供水”的灌溉制度,积极履行黄管局、水务局等部门的职能职责,充分发挥各嘎查用水者协会的协调作用,禁止大畦漫灌,推行“一亩一畦”或“三亩二畦”的小畦田灌溉模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
四是实施节水新技术。今年,示范区按照全盟统一安排和部署,多方筹措资金376万元,在乌兰恩格、呼布其、厢和图3个嘎查推行膜下滴灌3000亩,受益农民69户。目前,3000亩膜下滴灌配套的3个沉淀池及供电设施工程已完工,主管道的铺设也已全部完工。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自办电视台、门户网站等媒体,示范区大力宣传农业节水知识,推广农业节水技术,进一步转变农民种植观念增强节水意识。9月末,示范区农牧林业局组织农业嘎查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到新疆哈密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了农业节水措施,了解了膜下滴灌技术及大枣的种植、管护技术,使农民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