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安宁市污水处理厂投资308万元的紫外线消毒工程正式启动,将对污水中的大肠杆菌群进行杀毒处理。届时,该厂出水水质将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有利于保护螳螂川水体水质。
安宁市污水处理厂始建于2003年1月,规划服务范围为昆钢片区、连然中心区、螳东区、大屯新区、云化宁湖片区和温泉镇,占地面积为35753平方米。2008年9月,5个片区建设管网实际总长为15.19公里,窖井247个,泵站10座,项目总投资为4077万元。整改后日均生活污水处理量达4.3万立方米,达到设计规模的86%以上。今年1到11月,该厂累计处理生活污水1315万立方米,COD消减量为2116吨。
随着安宁市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量也相应增大。螳螂川为安宁市过境河,上游一些乡镇工业企业的外排废水也直接排进了螳螂川。地处温泉镇以北的螳螂川东岸的安宁市污水处理厂建厂时设计出水标准为国家一级B标准,无消毒设施,不能有效去除大肠杆菌群,处理后的再生水水质没有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今年7月,该厂实施了紫外线消毒工程BT项目改造来解决这个问题。
该厂厂长保建华说,紫外线用于水的消毒,具有消毒快捷、不污染水质等优点,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杀死去除大肠杆菌群,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紫外线消毒杀菌很快,一般约为1-15秒,并且紫外线设备全天候室外安装运行,不需要专门构筑物,因此所需土建很少,土建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大约只有几十分之一,消毒系统总投资较省。
保建华透露,明年他们将把每天4.3万立方米的再生水全部回收利用起来,不再直排入螳螂川,主要作为草铺工业园区生产用水和世纪天乐房地产南面温泉山谷别墅区的绿化用水,预计管网铺设投资约700万元左右。
#p#副标题#e#
安宁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部门很重视该厂污水处理情况,每个月都要对该厂处理后的水质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同时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帮助该厂不断改造升级设备。几年来,该厂一直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厂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
村民环保意识提升
车木河生态湿地拦截垃圾减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车木河生态湿地拦截垃圾10余吨,比去年减少一半,这表明设计拦截垃圾能力为60吨的车木河生态湿地“吃不饱”、车木河生态湿地上游的村民环保意识提升了。
安宁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已建设完成1000多亩人工湿地。车木河水库是安宁的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库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游农田面源及村落污水污染。水库水质现状为地表水Ⅱ类,达到水体保护目标。安宁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有效削减入库污染负荷,改善水源质量,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确保饮用水安全,2008年至2009年,安宁实施了车木河水库入库口人工生态湿地一期、二期建设工程。
据介绍,车木河水库饮用水源地湿地一期、二期建设工程面积约440亩,工程总投资1000多万元,设计处理规模每天约3.25万立方米,均采用表流湿地工艺,栽种多种本地适应的水生、灌木、乔木净水植物,构建配水净水沉淀氧化塘、多级表流湿地、天然湿地等多重净化系统。湿地工程主要种植芦苇、香蒲、水葱等6种水生植物,种植水杉、垂柳等7种乔木,慈竹、金竹等2种竹类,毛叶杜鹃1种灌木。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以及化学合成、分解等,将车木河上流汇入的面源污染吸收和转化,有效控制流域内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水土流失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使流入水库的水体得到净化。在确保确保稳定连续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年预计可削减化学需氧量 219.03吨、生化需氧量98.55吨、悬浮物1531.13吨、总氮19.24吨、总磷8.34吨,拦截垃圾60吨,阻止3.2万吨泥砂直接进入水库。
“目前生态湿地的净化功能运行正常。”负责看管维护车木河生态湿地的工作人员说,在没有建成车木河生态湿地前,晋宁县、安宁市八街镇的许多田地垃圾、生活垃圾顺着双河流下来,与温水村村民的生活垃圾汇合,污染当地生态环境,特别是影响车木河水库水质。如今,车木河生态湿地建成后,有效拦截了这些垃圾,净化了河流水质。
这位工作人员说,以前只要一下大雨,河面上就会飘浮着许多死猪、死狗等牲畜,特别是各种生活垃圾。现在就算下大雨,垃圾的数量也少了。主要原因是政府在村里设置了垃圾桶等垃圾处理设施,村民也就不好意思乱倒垃圾,加之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随时打捞垃圾。
温水村村民刘明波说,生态湿地没有建成之前,村里的环境很糟糕,垃圾随意倒在路边,村民的环保意识也不高;现在,看到那么漂亮的生态湿地,自然舍不得破坏了。再说,目前,安宁市在“创卫”,作为安宁的一个老百姓应该大力支持。听说,温水村也要创建“市级生态村”,就更应该保护环境了。
安宁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车木河水库湿地产生了极大的环境效益,包括污染物负荷削减、水质改善、生态效益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等。它已形成具有健康气息和活力的浅滩良性生态系统,推进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盘龙开展“七小”排污整治行动
日前,盘龙区对辖区城郊结合部和中心城区的“七小”违法排污开始进行拉网式排查和全面整治。
盘龙区高度重视违法排污整治工作,12月5日召开了整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专项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该项工作,成立了盘龙区整治违法排污行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整治行动。
12月6日,区政府分管领导及时召集相关委办局及各街道(镇)分管领导,就如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滇池治理提出的三项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初步拟定了盘龙区2010年违法排污“七小”整治工作方案,制定了“全面排查、全面整治、不留死角、边排查边整治”的工作原则,12月20日前,由各街道(镇)组织对辖区内的“七小”展开全面调查,切实摸清“七小”的实际状况,同时采取边查边整治的方式迅速开展工作,27日前组织开展综合整治取缔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经整治后仍然达标无望的单位坚决予以取缔,30日前各责任单位要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违法排污“七小”整治工作效果长期巩固。
盘龙区环保局作为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编制了详细工作方案,进行了网格化巡查分组,全面动员,全局参与,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p#副标题#e#
安宁完成244家污染源企业监测
截止目前,安宁市环境监测站完成了244家污染源企业的年度监测任务,共获取有效数据12600个。
安宁是云南重要的冶金、盐、磷化工基地,工业企业多,环境监测工作点多、面广。一年来,安宁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3家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每个季度一次、昆明市下达的71家重点污染源企业每年2次及安宁市所属170多家企业污染源的监测工作 ,共获取有效数据12600个。通过监测,及时准确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推进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督促企业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盘龙后所湿地去除80%悬浮物
日前,盘龙区滇源镇南营-后所生态湿地通过了验收。经盘龙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湿地对悬浮物的去除率达80%以上,对化学需氧量、磷酸盐、氨氮等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也达50%以上。
近日,盘龙区环保局组织相关部门对该生态湿地进行了验收。通过现场踏勘,专家认为该项目的建设有效治理了滇源镇龙潭营、马脚、南营和后所4个村民小组的生活污水及村庄、坡地地表径流污水,对松华坝饮用水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项目工程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绿化等方面均达到设计要求,遵循了工程建设最小化、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一致通过验收。(记者: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