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在进行彻底“清肠”,一面又在“洗澡”,这下,南淝河的水质估计要变清不少。记者昨天采访获悉,今年合肥市南淝河第三次生态补水目前正在进行,预计到今天晚上10 点,此次补水将正式结束,届时南淝河等市区河道水质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百万吨水冲刷河道在南淝河上游董铺水库一条专门的生态补水通道,约200 万立方米,也就是约200万吨的清水正汩汩地沿着南淝河河道向下游流淌…… 记者从合肥市排管办了解到,这是今年第三次对南淝河等河道进行生态补水,从19日下午4点开始,一处是董铺水库对南淝河河道进行补水,一处是张桥水库对板桥河市区河道补水,两水库此次补水量均为200万立方米,补水平均流量控制在11立方米/秒的速度,预计将在今晚10点完成。
那么两条河道总计注入400万立方米的新水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相关人士介绍,这样的补水量和流量相当于把河道冲刷了一遍,让河道水质有所改善。
生态补水每年三四次那么,这样一次生态补水产生的水质改善效果可以保持多久呢?相关人士表示,“这个不一定”,要受水质、气候等综合条件影响,“不过,每次生态补水后,短期内水质肯定是有明显改善的”。
据介绍,合肥市2010年便出台了《合肥市南淝河生态补水管理办法》,根据该管理办法,每年通常会根据水质情况,组织对南淝河等河道进行三到四次大规模生态补水,今年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此次生态补水由合肥市环保局会同合肥市城乡建委、合肥市水务局组织实施,主要是针对近期天气少雨,为了保持南淝河景观水体水质稳定而进行的。
补水期间先暂停清淤很多市民可能会联想到正在进行的南淝河清淤。为什么清淤了还要补水?补水的时候对清淤会不会有影响?记者为此也采访了相关部门。
相关人士表示,生态补水已经是一种比较常态的河道管养做法。而正在进行的南淝河清淤工程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它是对底泥的清理,生态补水则是对水体进行更换,可以说是从两个层面共同维护母亲河的健康,二者并不矛盾。另外,记者了解到,由于生态补水时是先将河道水位降低以后再逐渐注入新水,所以正在进行的南淝河二标段清淤工程不得不暂停两天,等到补水结束后再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