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武汉市认真做好水务“十二五” 发展规划
武汉市认真做好水务“十二五” 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0/10/19 10:22:53


  武汉市水务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

  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务精神 创人水和谐环境

  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全面启动;汉阳六湖基本实现连通。

  继续提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远城区城关镇污水处理厂确保100%运行。

  强化排渍工作,通过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实现排水设施完好率达到85%以上,泵站开机率达100%,应急排渍抢险率达100%。

  年内解决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累计解决226万人农饮安全目标。

  继续实施“两江四岸”防洪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续建汉阳江滩二期、新建汉江江滩三期防洪及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天兴洲生态堤防工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13座大型农村排涝泵站主体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对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加大湖泊治理力度,建立湖泊水环境考核机制,完善落实“湖长制”,确保湖泊水环境改善和岸线保护取得新突破。

  依法行政,强化管理,热情服务,做到行政“零投诉”、干部“零违纪”。

  设立“政风行风局长接待日”,预约电话82853110。

  总投资158亿元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启动实施;

  我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城市;

  我市被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授予“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成为南方丰水城市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示范;

  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全世界湖泊治理的学者和专家齐聚江城,发表《武汉宣言》,武汉市政府被环保部授予特别贡献奖,市水务局被授予贡献奖;
#p#副标题#e#
  武汉水资源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加快了我市水环境治理进程;

  我市获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双试点城市。

  江城“水文章”精彩纷呈

  全市安全度大汛 百湖改妆靓都市

  “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务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水务安全,着力改善民生,强化水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完善水务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做好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等工作,充分发扬了“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作风,以人为本,负重拼搏,全面推动和谐水务、民生水务建设,以务实的精神干出了实绩。几年来,市水务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全省水利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市委、市政府绩效管理优秀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些荣誉的取得是群众对水务工作的肯定和鞭策,将激励全体水务人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让群众满意。

  坚守防汛重责,确保防洪安全。

  始终将防汛安全作为水安全的第一要务,确保大武汉安澜。完成长江、汉江干堤397公里和府河、举水123公里连江支堤堤防整险加固,全市堤防防洪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今年,我市遭受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汛情,全市普降暴雨,江、河、湖、库同时持续高水位运行,面临雨洪同期、两江夹击、外洪内涝的严峻形势。

  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履行防洪保安职责,发挥指挥调度机制、应急抢险机制、军民联防机制的作用,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救灾。

  防汛期间,全市上堤防守人员合计1.6万余人,驻守哨棚600余个,大型城排泵站累计运行1.5万余台时,抽排量4亿余立方米,农排泵站抢排涝水16亿余立方米,共转移安置群众4.3万余人,没有发生一例因灾死亡事件,全市长、汉江干堤没有一处溃破,无一座水库出现溃坝、严重漏水等大的险情,涵闸没有一处垮塌。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财产损失,取得了防汛抗洪的新胜利。

  夯实水利基础,解决安全饮水。

  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实现连续大规模投入,先后实施“十大”抗旱补源工程、远城区15座大中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134座病险水库应急整险加固、150多平方公里面积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治理全市27万亩易旱农田,惠及53万人;完成6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中央扩大内需水利项目14个;重点实施了17个骨干灌溉水源工程建设;落实市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奖代补”1500万元。全力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全市七个远城区建设完成新改扩建集中供水厂50座,转压站27座,新铺设管网到户约16925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92.5万立方米,总投资29亿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城乡统筹供水体系,基本解决226万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
#p#副标题#e#
  坚持人水和谐,改善滨水环境。

  开展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双试点,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水生态试点验收的城市。实施“两江四岸”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总长26公里、总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生态亲水空间,成为国内唯一处于市中心的水利风景区,汉口江滩被评为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体育公园;总投资158亿元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启动实施;汉阳六湖连通工程基本具备通水条件,六湖连通雏形将基本形成;实施“清水入湖”截污工程,中心城区40个湖泊共281个排污口实现截污,截住入湖污水量40万吨/日;全面实施中心城区湖泊水质提档升级工作,完成投资逾十亿元,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中心城区湖泊岸线固稳全面启动。

  发展民生水务,推进节水减排。

  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由2003年的6.4%提高到2009年的89.8%,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节水型社会创建深入开展,节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体节约用水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计划用水管理率100%,在武钢、神龙等重点企业,以及香格里拉大饭店、百步亭小区、湖北经济学院等宾馆饭店、小区、大专院校推广中水和雨水回用示范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服务。实施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累计改造社区排水管网714.8公里,惠及400多万居民。启动城区34条主要明渠规划,对汉阳1号明渠等7个明渠进行整治。汉口江滩“两型社会”集中展示区建设初具规模。

  建设

  刘晓东:

  倒在防汛岗位上的“千里眼”

  7月29日9时09分,市水务防汛信息中心通讯管理科科长、工程师刘晓东同志因工作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倒在了自己防汛抗灾的工作岗位上,过早走完了55岁的人生……

  20年来,刘晓东的身影一直活跃在防汛第一线。为了确保防汛期间的通讯万无一失,需要特别建立一套由上千部电台、移动视频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构成的通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无阻。这套系统被称之为防汛决策的“千里眼”。

  刘晓东为打造“千里眼”付出毕生心血。他制定《无线电台管理人员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用最简单通俗的办法,教大家操作;他在汛前对所有的防汛通信设备进行检修;他开着监测车沿着大堤监测电磁环境……

  每到汛期,老刘总是一次带一周换洗的衣服,一周后回来再匆匆换走下一周的干净衣服,“在家里心里也不安,还不如到现场去。”老刘常说。

  今年7月,我市迎战两江洪峰,刘晓东连续6天奔波在各区现场,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

  “勤勤恳恳做事,不慕虚荣,只期有功;坦坦荡荡为人,不计回报,但求无过。”这是刘晓东遗体告别仪式上的一副挽联,也是他无怨无悔为防汛事业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金帮红:

  33年“疏通”万家烦心事

  每天与下水道、化粪池及臭气、蚊蝇打交道,汉阳区水务局排水队疏捞二班班长金帮红,却33年坚守这一岗位。他说,一条下水道,连着千万户,我们的劳动“疏通”了万家的烦心事。

  从一双手、一把漏瓢、一个泥桶这些最原始的工具,再到高压清洗、自动疏通绞车的机械作业,金帮红穿行在街巷里弄,无怨无悔地躬身苦干,作为“元老级”疏捞班班长,他熟悉汉阳主次干道上那3000多个窨井、城区方圆300多公里地下水道,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掌。

  为了城市的洁净,金帮红33年如一日,下窨井、疏化粪池,与污泥、粪水、恶臭打交道。夏日里,柏油路面的高温蒸得人大汗淋漓酷热难耐;三九天,刺骨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金帮红冬战严寒,夏战酷暑,他常说,疏捞工作再脏再累也需有人干,“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金帮红辛勤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尊重。他被评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感动汉阳十大人物”……

  高和平:

  地下管网的“活地图”

  高和平是江岸区水务局排水站副站长,自1982年起,他20多年与污水为伍。

  高和平总是一脸的微笑、一身的朴实、马不停蹄地奔波于江岸辖区的158个大大小小的社区。

  只要一下雨,高和平就与别人不一样。别人往屋檐下躲,而他不管当不当班,都往站里跑,往路上奔,往渍水处赶。在他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街上渍水时,高和平就成了最忙的人。这个跟地下管涵打了20年交道的人,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作地下管网的“活地图”,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活雷锋”。

  高和平要求自己做到“三不三全”,即不分地域全方位服务,不分昼夜全天候服务,不计报酬全过程服务。

  多年的辛勤工作赢得无数掌声。他先后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省“吴天祥小组积极分子”、“十佳公仆”等称号。
#p#副标题#e#
  疏捞女工:

  把脏累留给自己的“铁娘子”

  本是一群爱美、纤秀的女子,却成天与污水、垃圾、废水打交道,工作忙起来还没日没夜,她们却任劳任怨:“脏了我们,洁净了大家,值!”

  洪山区水务局城市排水队有一批从事排水疏浚的疏捞女职工,每天精心维护城市排水设施,清理社区化粪池,更换、修复排水井盖,面对脏臭苦累丝毫不比男同志逊色,她们是排水工作者中的“花木兰”。

  当社区化粪池堵塞、排水不畅时,她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奋力疏通。遇到管道太小、疏捞工具无法疏通的情况,她们就强忍脏臭,把手伸进管道内清理堵塞物。每次疏通管道后,她们都不忘把疏捞现场冲洗干净,还社区居民一个干净、和谐的生活环境。当出现持续降雨,辖区路面渍水时,她们顶风冒雨奔波于各个渍水点,设立警示牌,揭井盖,疏导渍水,提醒行人、车辆避让。

  在多年的工作中,她们始终秉承“精心服务、群众至上”的服务宗旨,把干净留给民众,把脏累留给自己,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楷模

  服务

  服务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水务110进社区解水忧

  市水务局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制度建设,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认真开展“一案一考评”,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加强信息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把好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关,认真做好全市重点工程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

  规范高效实施涉水项目许可,做好项目的咨询论证、技术审查工作,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并同步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使绿色通道更为畅通,办理速度提升。

  为支持80万吨乙烯工程和武石化800万吨炼油工程的建设,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冒雨查看现场,快速做出防洪设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市水务局积极与省水利厅、长江委等上级部门协调沟通,争取尽早通过和批复。为江北快速路、二七大桥、鹦鹉洲大桥、天河机场二通道工程、武汉城际铁路、桥孝高速公路、天然气管道穿越滠水、轨道交通3号、4号穿越长江汉江工程、武汉新港武钢江北码头等20余项重点工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水务110联动是服务民众的重要窗口之一。多年来,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严格践行“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服务承诺,及时、高效地办理市民群众诉求。接到电话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一般问题24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48小时内解决。在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开展水务110联动走进“千家万户”便民服务活动,现场及时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诉求。今年1-9月,共办理回复市民各类涉及水务方面的诉求2966件次,办结率、回访率100%,满意率96.5%。

  科学管理,打造江滩“人民乐园”。实现网格化管理,主动发现问题,满足群众诉求;打造江滩绿色能源、亮化、管护工程,发挥了生态文明和教育示范效应;为各种社团扎根江滩做好服务,设立爱我湖泊志愿者服务基地,绿色讲坛月月开讲,开辟手语角、电影角、武术角等等。低碳婚礼、七夕文化艺术节,民族文化艺术周好戏连台。江滩已成为武汉市民光顾率最高和最具魅力的景点。

  按照“以水定城”、“依水兴市”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宜居、特色”的城乡发展目标为方向,保护“江、河、湖、库、渠”生态水域格局,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促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包容性发展,努力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可持续发展水务的转变,力争实现我市水生态、水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实现建设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化文明、宜居城市和我市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十二五”水务发展指标体系分为4大类36个指标,着力完善“四个体系”——

  防洪减灾体系:

  以堤防、分蓄洪区、中小河流、水库、山洪、排水排涝等方面的建设为重点。

  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

  以水源地保护、主城区供水、农村饮水、农田灌溉和节水型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为重点。

  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

  以水污染控制为基础、以水网构建为核心、以湖港整治为手段、以滨水环境整治为特色,打造生态健康、功能全面的城乡水生态环境体系。

  水务综合管理体系:

  完善水务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和水务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推进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水务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快水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从科技赋能到多元共治:上海应急局局长详解
河南: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举措 筑牢城市
湖北水利:以系统治理绘就“千湖之省”幸福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范围比例达42.4
北海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推进黑臭水体治
广元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收获多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吕梁市:做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管理工作
“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的蝶变——福建
高质量发展看广元:“海绵”里的便民利民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