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漫步在山东省高密市城东胶河之畔,看水波粼粼,杨柳依依,赏鱼儿嬉戏,百鸟欢畅,顿感清风拂面,神清气爽,浑身阵阵轻松与惬意。伴随着胶河水质持续改善,这里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区,成为高密市引以为豪的一张城市名片,更成为全市狠抓水污染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真实见证。
情系碧波美景现,源头活水何处来?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把水污染综合整治作为环保"一号工程"来抓,花大本钱、下大力气,加强源头控制、执法监管和责任追究,全力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用心血和汗水唱响了蓝天碧水之歌。
秉承科学发展理念,严把环境准入门槛。高密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着力扩张经济总量,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努力拓展环境容量。正确处理小康与健康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小康,更要健康,坚决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理清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环境质量,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严格环境准入,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建设关、验收关,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环境准入门槛坚决不降低,积极落实环保"一票否决"权,坚决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有效控制污染项目转移和结构性污染,努力实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近年来,高密市累计投入资金7亿余元,狠抓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04年投入1500余万元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005年通过BOT方式融资5800余万元建设了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2007年融资6000余万元实施了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深度处理工程,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3.5万吨。去年9月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64公里的配套管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投入运行后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16万吨,将有力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同时,积极通过政府投入、世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2.1亿余元建成主次排污管网151公里。采取财政拿一块、企业出一块、社会捐一块等方式筹资3亿余元,对小辛河、小康河、北胶新河实施了分段改造。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密市积极发挥环保专项行动作用,分行业、分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排查企业污染隐患,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排污管网实施布点监测监控,对首次超标排污企业实施顶格经济处罚;对两次超标排污的停产整顿;对私设暗管、偷排偷放高浓度废酸废水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对企业污泥产生数量、去向等实行严格的申报登记制度,对经检查申报不实的立即停产整顿。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280人(次),出具监测数据10650个、监测报告352份;拆除排污暗管1000多米,对存在私设排污暗管、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问题的47家企业依法实施了经济处罚;对19家企业强制实施断电,停产整治;对3家企业实施了限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