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三江源保护应与社会工程结合
三江源保护应与社会工程结合
发布日期:2010/5/13 9:12:08

  点击一


  焦点关注


  环保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思路


  及时启动预案,进行污染排查和环境监测,取得了工作上的主动


  记者:据了解,玉树地震发生后,环保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工作。您能否谈一下,环保部门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赵浩明:地震发生之后,青海省环保厅当天就制定并发出了《关于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紧急通知》,启动了应急预案。我们在第一时间就想联系灾区询问灾情,但由于通讯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直到中午才用短信与灾区取得联系。同时,组织了环境应急监测小组,由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王勇领队,于当天下午赶赴灾区。由于环境监测车力量小、底盘低、自身重,监测小组在22个小时之后,也就是15日抵达玉树,并直接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


  地震当天,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及时做出部署,副部长周建也多次打电话询问灾情。环境保护部还援助了4批设备给我们,包括监测仪器、帐篷和电话等,保证了数据的及时发布和准确性。部里要求青海环保部门与环境保护部应急组紧急汇合,一同赶往灾区。


  4月15日下午4时,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副主任张志敏、西北督查中心副主任王一鸥抵达西宁。由于有高原反应,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张志敏带队,安排第二天乘飞机去玉树;我则带了10个人立即赶赴玉树。4月16日凌晨6点,我们乘车抵达玉树。在行程中,环境保护部多次打电话了解灾情,询问情况。


  抵达玉树后,我带队去查看有没有污染事件和环境隐患。后来,张志敏主任等也到了玉树,两兵汇合。此时,监测组的监测结果也已经出来。根据监测报告,环境保护部和青海省环保厅共同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将抗震救灾环保前方指挥部分成3组:一组是环境隐患排查小组,由张志敏负责;一组是环境监测组,由王一鸥负责;另一组是综合组,由我负责。


  玉树基本没有工业,唯一一家大点的企业是肉食品加工企业,因此排查工作比较好进行,排查对象包括油库、加油站等;另外,还进行了大气质量和辐射环境监测。16日下午5点,排查结果表明,没有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监测结果表明,饮用水水源安全,地表水水质数据与震前无异。4月16日,我们根据分析结果形成了第一份书面报告和建议,专报给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环境保护部,得到了肯定。


  总结在抗震救灾中环保部门所做的工作,可概括为“两个及时”、“一个主动”、“三个无异常”、“一个未发现”。“两个及时”是指,在环境保护部的领导下,及时启动了预案进行污染排查和环境监测,及时向环境保护部和指挥部报告结果并对外发布;“一个主动”即没有因为抗震救灾中的环保问题让政府担心、百姓着急、媒体炒作,取得了工作上的主动;“三个无异常”是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辐射环境无异常;“一个未发现”是指没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记者: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您已经在玉树县结古镇的前方指挥部坚守了很多天。我们看到,您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是满满的。能介绍一下您在这里的工作吗?


  赵浩明:在抗震救灾前方,我有很多头衔,包括现场监测组副组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选址副组长、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灾后过渡安置领导小组成员等。这可以反映出我有很多职责,必须尽力完成。


  之所以给予我如此多的头衔,说明国家和青海省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灾后重建的生态环境,省委书记强卫在每天晚上开会时最关心的问题除了灾民安置外,就是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的处置等。灾后恢复重建示范村禅古和甘达的先期恢复重建、建筑垃圾处理等,都需要征求环保部门意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也必须做好规划环评工作,这些都体现了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记者:现在玉树州已经进入灾后重建阶段,但环保部门的工作还是十分紧张。请问,环保部门正在做哪些工作?


  赵浩明:我们一方面是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隐患排查;另一方面是参与灾后重建规划的制定。


  首先是扩大了排查范围,对玉树的学校、医院、防疫站等进行排查。我们刚刚发现的一个环境隐患是在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验室里,有汞、砷等危险化学品,但由于学校工作规范性不强、人员变动大等原因,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量有多大。目前,初步的想法是综合环保、消防、建设、教育等部门,将危险化学品运出玉树,在西宁进行处置。


  另外,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到灾民定居点巡查。玉树的白色污染特别严重,很多地方出现脏、乱、差的局面。由于地方环保部门力量薄弱,这些工作都要省里来完成。


  现在,灾后重建规划正在制定之中,环保部门也将参与,目前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记者:尽管各地都建立了环境应急机制,但在实践中遇到像玉树地震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并不多。您能否谈谈这次地震对完善环境应急机制带来的启示?


  赵浩明:第一,应该建立国家层面的应急装备库。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很容易造成当地环保部门瘫痪,再好的仪器也可能被毁坏,人员也可能联系不上,因此需要有国家层面的装备库。无论哪个地方发生突发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装备运到那里。这次地震所需的设备是政府临时采购的,虽然到位很快,但也不如早有储备为好。


  第二,应该建立危险化学品定位系统。区域性的灾害发生后单靠地方环保部门的力量很难解决问题,如果有这样的定位系统,就可以不需要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系,迅速查出污染源。


  第三,应该加强宣传工作。在玉树,90%多的人口是藏族人,我们原来制作的宣传教育小册子虽然很好,但都是汉语,他们可能看不懂。另外,宣传读物应该更通俗易懂一些,最好是那种卡通式的读本。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参与灾后重建


  关键思路


  在污水处理厂选址过程中考虑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将对玉树州的医废中心进行完善;加强玉树的环境能力建设等


  记者:现在已经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可以介绍一下环保部门参与这方面工作的情况吗?


  赵浩明:灾后重建规划预计于5月20日出炉,将由国家发改委指导青海省政府进行编制。青海省将由省发改委牵头,并对工作责任进行细化,具体由农牧厅负责草地,林业局负责林地,环境保护厅负责污水处理厂,建设厅负责垃圾处理场。


  由于玉树地处三江源头,因此在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考虑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其次,还将对玉树州的医废中心进行完善;同时,要加强玉树的环境能力建设,包括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等。


  另外,应该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在国家还没有完整的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用哪些指标作为生态监测标准还不好说。如水利部门的指标是水量增加,泥沙减少;林业部门的指标是湿地是否增加;气象部门的指标是降雨量增加;畜牧部门的指标是可食性牧草增加;植物部门的指标是植被覆盖率。但是这些标准并不一定科学。比如说,草的高度和密度不一样,生态环境可能完全不一样。因此,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急需完善。


  点击三


  焦点关注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思路


  通过实行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等方式,多渠道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


  记者:玉树是个特殊的地方,因为它地处三江源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您能否介绍一下,青海省在三江源保护方面做过哪些努力?


  赵浩明:三江源包括玉树州称多、治多、杂多、曲玛来和囊谦等县。由于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不但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而且吸引了中外专家进行研究。我去年在剑桥大学学习时,一些英国学者就说,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变暖增温最大的区域。


  青海省已经取消了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果洛、玉树两个自治州的GDP考核,目的就是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我认为,不考核GD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挥棒,这样可以减轻当地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的压力。


  事实上,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近些年来一直在开展。三江源占地30万平方公里,其中15.23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法律规定不能有太多人类活动。国家在2003年批准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5年启动了一个总投资额为75亿元人民币的保护项目,预计到2011年完成。


  而环保部门承担的工作主要是由省环保厅牵头,由青海省林业厅、农牧厅等部门组成了一个生态监测组,计划投资约5500万元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建设生态监测网络;二是建设生态数据库;三是开展三江源生态评估工作。


  目前,国家批准的这一项目已经有初步成果。一是中科院地理所做了一个生态评估,即本体评估,不像以前那样以基准年为基础,而是以若干年为基础。按照计划,这一评估将是自项目实施起2005年~2009年的中期评估,将根据数据分析做出模型,于今年5月出成果,但因为地震可能会受影响。模型的意义就在于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二是我们每年各部门都会出一份报告。如水利部门从水土流失和含沙量变化两方面进行报告,气象部门对降水量变化进行报告。


  按照计划,三江源生态保护这一项目要到2011年底完成75亿元的投资,但受原来规划项目调整、资金渠道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目前仅投入了40多亿元。


  记者:三江源生态保护规划与灾后重建规划中都涉及三江源地区的保护,对于青海省环保部门来说,如何协调这两个规划?


  赵浩明:这两个规划都是国务院批的规划,都要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是,灾后重建规划只涉及地震区域。但这两个规划的原则和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体的保护措施在两个规划中应该都有体现。


  记者:对于未来三江源地区的环境保护,您有哪些设想?


  赵浩明:一是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包括流域性和区域性的。现在的情况是,为了三江源的生态环境,青海牺牲了保护区内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在玉树,三大产业发展都很落后。第一产业是农业,这里的农业是靠天吃饭,主要依靠草地放牧,但为了生态环境就要少放牧;第二产业也不发达,不允许发展工业,建筑业发展潜力也很有限;由于收入低,第三产业更是发展缓慢。如果不改变现状,当地百姓就难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一定要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如果经过专家论证,在三江源地区建设污水处理厂还是需要采取曝气池等传统方法,那么污水处理厂建成之日就是停用之时。因为污水处理厂规模越小,运行成本就越大,一吨水可能需要1元~2元的成本。即便国家投资帮助建成了,但由于当地政府财力有限,运行费用问题可能无法解决。因此,我建议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建立中国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青海省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但现在还需要民政部门备案,需要环境保护部作为主管部门。如果这个计划能发展顺利,以后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


  三是不能就生态论生态。生态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好生态方面的工作,还需要与社会工程等其他工作相结合。因为环保工作不是单一的。举个例子,某企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当地政府可以关闭它,企业老板拿钱走了,但很多工人会失业,而一个家庭可能只有一个人赚钱,这家人的生活就难以维持。


  记者:如果进行生态移民,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


  赵浩明:一方面,要提高三江源区域公共资源的均等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农牧民文化和教育水平。现在有很多牧民没有劳动技能,还不会用铁锨。我记得在2000年前后,玉树县还专门举办过一个劳动工具学习班。我认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让这里的孩子到内地去读书,提高文化水平。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从科技赋能到多元共治:上海应急局局长详解
河南: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举措 筑牢城市
湖北水利:以系统治理绘就“千湖之省”幸福
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范围比例达42.4
北海实施“双轮驱动”模式 推进黑臭水体治
广元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收获多
韧性城市:从“城市看海”到“智慧抗灾”的
吕梁市:做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管理工作
“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的蝶变——福建
高质量发展看广元:“海绵”里的便民利民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中国系列子展
32024中国环博会深圳展 IE expo
4六大主题分会聚焦水利行业热点,尽在9月4
5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
6突破性过滤技术问世,可清除水中多种持久性
7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8英国推出严厉措施阻止水污染
9AI模型揭露美国地下水污染:超7100万
10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