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江宁区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力度,实际削减化学需氧量2040吨,削减二氧化硫138.18吨,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江宁区紧抓污水处理减排工程产生了明显效应。7月14日,国家环保部华东督察组专家检查南京节能减排工作,察看了该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及网管配套情况。
截至目前,江宁区共开工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21座,其中,17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4座正在建设之中;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35处;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3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50多公里。
城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日兴起”
加强污水处理工作是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的重要体现,是全面达小康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减排治污的重要基础。江宁区强化科学建设,强化市场化运作,强化工程协调,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从2008年开始,短短一年多时间,城市污水处理厂从1座增加到5座。江宁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三期),科学园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滨江污水处理厂(一期),空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总投资近4亿元。
建设运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所需资金巨大。为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资金问题,进一步推动江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江宁区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以BOT模式建设和运营了城北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是南京市第一家以BOT模式建设和运营的污水处理厂。
为积极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和管理水平,江宁区不断加大对污水处理厂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各污水处理厂员工均严格进行岗前培训,生产一线员工持证上岗率达100%,加大出水检测力度,确保出厂水达标排放,取得了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污染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甲级证书。与此同时,加强与东南大学、科远股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多项合作成果通过了省级科技鉴定并申请了专利。
园区:雨污水管线普查及配套建设全面开展
为进一步摸清当前排水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为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准确详细的资料,江宁开发区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设计院开展了一期雨污水管线的普查工作,主要运用管线监控、检测仪器等设备,围绕江宁开发区一期路网覆盖的约21平方公里的45条市政道路和50个建成小区所铺设的雨污水管线逐一检查,采集第一手现状管线资料。增加污水工程配套设施;对问题管段进行清理疏通以确保管道完全通畅;对检查井底部进行硬化以便于流水与维护;对少数单位污水进入市政雨水管网的,督促其雨污分流。
目前,一期雨污水管线普查和整治工作已基本结束,污水管网排进了区域内所有小区、企业,形成了交错纵横、相互连通的地下排污管网。二期雨污水管线普查工作正全面开展,并同步进入整治阶段,制定了全面整改方案,部分管线的清淤和修复方案已在落实之中。
江宁科学园在雨污分流管线敷设方面采取了“少开挖、少占道”的“顶管”施工工艺,减少了施工对交通、路面的影响和破坏。
镇街:污水处理设施从无到有。 污水处理,江宁城乡并举。
——2009年5月底,谷里街道污水处理厂竣工。
谷里街道污水处理厂地处谷里工业集中区西北角,银杏湖大道石坝段右侧,戴家坝河下游以东,总占地面积7亩,计4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282平方米,总投资600余万元。2009年7月,区环保局对街道污水处理厂废水进行了验收监测,监测结果均达标。
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建成可以减少城镇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对周围水网的影响,社会与环境效益显著。
——2009年8月,禄口街道污水处理厂投入试生产。
禄口街道污水处理厂位于禄口街道南侧,横溪河北岸,由禄口街道筹建,设计规模2.0万立方米/日,其中一期1.0万立方米/日,工程于2008年6月开工,2009年8月投入试生产。
禄口街道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彻底改善了禄口街道和工业园区内水质及生态环境,为禄口创建全国环境优美街道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同时,提高了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为禄口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