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向上面要项目要资金都不难,要水才是最难的。”内蒙古水利厅水资源管理处处长王宝林告诉记者。
“我们前年就给黄河委员会打了申请报告,要求批准我们实施跨盟市间的水权转换。黄河委员会给了我们两年的观察期,要求内蒙古再连续两年内不超过黄河用水指标的情况下,才批准内蒙古实施跨盟市间的水权转换。”
今年6月底,两年时限即将到期,而内蒙古早已为开展黄河灌区大规模水权转换,做好了充足准备。
“一旦获得黄委会批准,这对内蒙古工业化意义重大。”王宝林说。
水比煤还贵
上个月,内蒙古自治区位于黄河两岸的两个城市,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签署了一份各取所需的协议。根据协议,鄂尔多斯市将从境内为呼和浩特市配置总储量20亿吨的1至4块煤炭井田,呼和浩特市可以此为“资本”,用“资源换产业”的模式,吸引重要产业项目落户。作为回报,呼和浩特将转让1000万立方米的黄河水权给鄂尔多斯,缓减鄂尔多斯发展工业急需的水资源。
“20亿吨的煤炭配置权,换了1000万立方米的水权,水比煤贵多了,可见鄂尔多斯对水的渴望。”内蒙古一位长期研究水资源分配的水利专家说。
水权置换,经过数年来的探索,在内蒙古沿黄河的地区之间广泛兴起。所谓的水权置换,就是新上的企业为了解决用水指标,由该企业投资,在国家黄委会确定的某一黄灌区内,点对点的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将该黄灌区节约下的用水指标置换到工业项目上。
按照内蒙古水利厅下一步的计划,一旦得到黄河委员会的批准,内蒙古将大规模实施跨盟市的水权置换,将巴彦淖尔市黄河灌区的水资源,置换到包头、鄂尔多斯、阿拉善盟等地,满足当地实施工业化对水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鄂尔多斯市区域内开展水权置换已有多年,但面临迅速崛起的煤化工产业,置换已经接近底线。而在拥有较多水资源的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年引黄河水量52亿立方米左右,占内蒙古历年来平均引黄水量58.6亿立方米的89%,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用水户。
王宝林说,传统的农业用水,大多是漫灌的形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节水改造,河套灌区每年的节水量可达到1.5亿立方米,尚有巨大潜力可挖。
农业节水为工业
内蒙古西部地区主要的水源就是黄河,今年年初,内蒙古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黄河流域通过农业节水、盟市间水权转换等方式,调整用水结构,保障城镇、重点工业项目用水需求。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农牧业处研究员宝鲁告诉记者,在内蒙古西部,工业化发展迅速,黄河水资源由农业向工业转换,成为唯一可行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农牧业的发展,也将逐步以节水为导向。正在实施的农村牧区移民,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节省水资源。据了解,到2020年,内蒙古规划完成以黄河流域为重点的1000万亩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以便为发展工业省出宝贵的水。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城镇化也加速推进。随着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活用水也将会采用水权置换的形式。在内蒙古最大的城市包头,即将分两期逐步实施水权置换,从土默特右旗黄河灌区置换上亿立方米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