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东莞环境状况公报》近日发布。《公报》显示,去年我市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每月检测均100%达标,近海海域、东莞运河水质明显改善。虽然我市水环境有所好转,但缺水依然严重,目前我市正通过推进江库联网等工程,设法解决制约我市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
运河水质明显改善
市民陈先生每天上班都要经过运河边,对近年来运河水质的改变,他感触很深。
市民陈先生:“没有这么臭了,好了一点,就是水源好了一点。”
目前,东莞运河的整体水质保持在地表水V类水质,氮磷、生物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综合指数较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全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此外,经监测还发现,去年东江东莞段整体水质状况优良,近海海域水质符合国家第三类海水的功能要求,综合污染物指数为5.22,较上年下降5.17%。
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
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我市环保部门目前已在全市主要河段和水库设立了监测点,共有3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
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总工程师卢映芳:“我们现在监测就是东江南支流和中堂水道,我们设了三个监测断面,每个月都进行监测,它水质可以达到三类标准,就是饮用水源最低的饮用要求标准。”
记者蔡先艳:“虽然我市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我市人均占有本地水资源量只有253m?3;这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m?3的严重缺水线,而且我市90%的水源要依赖我身旁的这条东江,一旦东江突发重大的环境问题的话。我市可直接调配的储备水源只能够支撑3小时,因此我市目前也正在想方设法地破解东莞发展过程中的水瓶颈问题。”
江库联网工程二期预计2015年完工
实施江库联网工程就是解决我市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记者获悉,该工程由水源配置工程、水源保护工程、水源利用工程三部分组成,工程总投资估算87亿元。目前,水源配置工程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6.3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7.6%,预计明年4月建成通水,二期工程计划今年启动,2015年全面完成;水源利用工程方面,我市正着手准备全市供水规划的前期工作,并将其纳入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统一规划。
拟引西江水入莞
此外,我市还在制订“西水东调”工程实施方案。相关规划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今年内有望落实,该工程初步规划每年向我市调引西江水5.3亿立方米。
提高区域应急储备供水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推进深圳清林径水库、惠州观洞水库向东莞引水工程,提高区域应急储备能力。而市内水库、水厂及管网也将进行互联互通,最终形成“江库联网互济、多种水源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