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将白沙井视为珍宝,一些住得稍远的村民,都来挑水喝
这口井位于湘潭县分水乡白沙村,就算是枯水季节,同时用三台水泵也抽不干
地质矿产部湖南省中心实验室的专家检测,白沙井水中含有溴、锶、锌等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尤其是偏硅酸含量非常高,是较为罕见的优质矿泉水源
湘潭在线6月7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刘澜)5月30日,本报对高新区两口水井的报道,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6月5日,读者胡先生来电告诉我们,湘潭县分水乡有一口名为“白沙”的水井,其水质优良,还具有传奇色彩。
湘潭县分水乡的白沙井,有着怎样的神奇?曾吸引邻近省份的许多人士不远千里来取水?水质真有说的那么好?让地矿部门和众多饮用水公司前来造访、勘察。6月6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距市区近80公里的白沙村探访。
泉眼处白沙翻腾,得名白沙井
由于不知道白沙井的具体位置,我们邀请了分水乡环山责任管理区主任黄丰林,为我们做向导。
“白沙井中的泉水涌出来时,泉眼处白沙翻腾,因此得名白沙井。”黄丰林一见到我们,就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白沙井名字的由来。
接着,我们从分水乡政府出发,驱车十多公里,终于到达白沙村。
白沙村原来叫珍珠村,现在也有村民叫它白沙井村,由此可见村民对这口井的钟爱。第一眼看到白沙井时,我们立即就被它的清澈所吸引。白沙村村支书朱建泉说,由于井水十分清透,“看上去好像只有一米深,实际上有2.5米深”。
这口井为长方形,井口面积为五平方米左右。站在井旁,井底的水草清晰可见,不时冒出一个个小气泡。若稍稍探下身去,还能看到水底微微挪动的小虾米。放眼看去,整个水面晶莹剔透,如同一面墨绿色的“水镜”。
与早年相比,现在井已经被砌高不少。村主任陈天明认为,井水加深后,井底的水压增加了,这使得当年泉眼处白沙翻腾的景象不复存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泉眼附近堆垒的细细白沙。
三台水泵也抽不干,灌溉百亩良田
白沙井的位置正好在乡道边,它的四周是水田。很显然,为了避免水井受污染,井旁的水田并没有种植水稻。村民还在一旁竖起一块写有“爱井公告”的水泥碑。
平时,村民在田里做农活,也不需要带茶水,在白沙井边喝上几口,顺便洗个脚,清凉的井水即刻沁人心脾。一位村民笑着说,如果吃下一碗扣肉觉得很油腻,喝下一瓶这里的井水,绝对不会拉肚子。
白沙井不光是村民的饮用水源,它还灌溉着村里100多亩良田。我们看到,井边被打开了一个小缺口,溢满的井水,源源不断地从缺口处流出,浇灌到了一旁的水田。
陈天明说,就算是枯水季节,同时用三台水泵抽水,白沙井也不会被抽干。
井水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吸引许多单位前来勘察。
村民高立生家离白沙井最近,他把一根水管直接通到井底,打开家里的水泵开关,就能往自家的水塔里灌水。“这个就跟自来水一样,还不会停水的。”他笑着说。
村民介绍,白沙井水含钙质很低,村里很少有人会得肾结石之类的病。高立生家有一个用了十多年的烧水壶,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水壶内壁十分清洁,并没有水垢和钢丝球擦洗的痕迹。
黄丰林告诉我们,由于白沙井水质优良,近段时间,康师傅集团以及一些本市的饮用水公司,都来考察过。地质矿产部湖南省中心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先后多次来对白沙井进行勘察。据他们检测分析,白沙井水中含有溴、锶、锌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尤其是被誉为“矿泉水黄金元素”的偏硅酸含量非常高,是较为罕见的优质矿泉水源。
朱建泉认为,白沙井偏僻的地理位置,埋没了它的名气,“如果把它的水拿去和长沙的白沙井水比一下,还真不一定能分出个高低来”。
曾有远近数千名虔诚人士,慕名来取水
说到白沙井的传说,年近六旬的村民熊先生立刻来了兴致,饶有兴趣地向我们介绍起来。
白沙井究竟有多久历史,熊先生说已无从知晓,但是上一辈说过的一个故事,让他印象深刻。
传说,白沙井中以前是有一对“金鸭子”,在清朝八国联军进京时,一支美国军队突然来到了白沙村,抢走了其中的一只,而另一只“金鸭子”逃到了附近的青翠峰上。
另外,熊先生还回忆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大约在“文革”初期,有天下着小雨,傍晚时,天空云沉得很低,像是马上要压到人的头顶上了。突然间狂风四起,把地上的沙子都刮了起来,打在人的脸上疼得很。第二天大家就传说,那是白沙井来了南岳大神。消息传出去后,许多去南岳朝拜的人,都会到白沙井取水、焚香祭拜,以祈求大神护佑。
对于这个故事,朱建泉也表示,当时来这里取水的人,都是中南五省前往南岳进香的香客。人最多的时候,乡里300多户人家,也住不下前来取水的香客。当时,大家提着瓶瓶罐罐,争相打水的热闹场面,他仍记忆犹新。
现在,随着村子附近打井的人家越来越多,来白沙井打水的村民没以前那么多了。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这里的名气,青山桥镇、石鼓镇,甚至还有长沙、衡阳、湘乡等地的人都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打上一桶白沙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