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简阳市环保局首次对媒体公布《简阳市三岔湖水库保护方案》,加强三岔湖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以期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生活污水 成为环境“头号公敌”
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乱排乱放、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库区小岛上农家乐等产生的污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入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在方案编制前,经调查发现,三岔湖面临上述环境问题,而生活污水成为“头号公敌”。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三岔湖库周约有居民6.5万人,居民生活污水年均排放量302.5万吨;保护区内自然行政村日产垃圾约25吨左右,年产垃圾约9200万吨;散养畜禽造成的污染同样不可小觑。未来5-10年,三岔镇和旅游度假区总人口将达到2.8万左右,当地排污治污的能力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三岔湖的水既是灌溉用水,又是旅游开发的基础,还是简阳市城区的应急水源,保护好这一汪湖水是当务之急,更是发展之需。
针对现状,方案计划从三岔湖水库环境保护、旅游休闲功能开发、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出发,重点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治理现有污染源,防治结合,达到保护三岔湖水库生态环境的效果。
库周治理 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据简阳市环保局局长刘志强介绍,按照方案,未来三岔镇和旅游度假区的生活污水,不会直接排入三岔湖,而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库下游水体。未来将建两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截污管网,一期三岔镇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启动建设,建成后日处理污水4.4万立方米。
而在农村,散户生活污水将经过300套小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层层过滤;生活垃圾将按照采取“户集、村收、镇运、镇处理”的方式集中处理;畜禽养殖污水也将经由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循环利用。
湖体保护 三重防线改善水质
早在两年前,三岔湖已全面取缔网箱养鱼,但10余年的网箱养鱼,造成大量的饵料和鱼类排泄物沉积,加之水体流动性较差,污染仍然存在。据估算,2000-2009年网箱养鱼造成的污染负荷为磷46.5吨/年,氮324吨/年,对整个三岔湖水质影响巨大。
要彻底根除养鱼底泥污染,方案要求,采用环保清淤疏浚的方式对三岔湖进行疏浚,清理湖底淤泥。
刘志强介绍,为净化改善三岔湖水质并提高其生态稳定性,将布设三重防线:全面取缔商业性质的水产养殖,实施生态放养;同时,沿三岔湖滨岸建30m、50m、75m的植被缓冲带,并在湖中布设生态浮岛和沉水植物床。
旅游开发 岛内建独立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三岔湖周围大型农家乐及住宿接待中心有23个,小型农家乐、旅游度假村约有百个,整个湖区域内有游船近百艘。部分旅游接待设施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部分旅游接待设施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三岔湖。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开发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三岔湖将实行旅游限制性开发,对可以开发的岛屿将严格按照水质与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在禁止开发区域,对私自在岛屿上建设农家乐及度假中心政府将坚决取缔。
同时要严格控制开发岛屿内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方案要求,要将一个岛屿看作一个处理单元,根据岛屿内农家乐、宾馆的接待能力建设与之相适宜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做到“不能让岛上的污水直接入湖”。
此外,作为三岔湖内的重要交通工具,今后必须选择环保低能耗游船,并按照旅游接纳能力严格控制船只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