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去过辽宁省营口市的同事回来告诉记者,如果到营口,光看海,不看河,那就等于没去营口。这话怎么讲?
前不久,当记者随同“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走进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时,就被眼前熊岳河那波光潋滟和两岸郁郁葱葱的景色所吸引。
开发区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过去,熊岳河污水横流、垃圾遍布,可如今,熊岳镇已经建设了环渤海首个乡镇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厂,为熊岳河改造创造了条件。
而绘出这一幅幅美景的“调色板”,就是污水处理厂。
应对水资源短缺挑战
营口地处渤海之滨和大辽河入海口,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严重缺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4立方米,仅为辽宁省人均占有量的54%,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0%。治水兴水节水如同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这座城市决策者的面前。
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姚明向记者介绍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营口就开始正视水资源短缺危机,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并在全市实行分质供水。从大辽河上游取用地表水,对公共卫生、消防、绿化、工业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行业供水,对用水户实行分质、双向供水。现如今,营口许多家庭中至少拥有两块水表,饮用水和冲厕水完全走两根不同的水管。截至目前,全市已铺设直径50毫米以上非饮用水管道200多公里,覆盖市区60%以上的用户,年供水量达830多万立方米。
营口市水利局副局长周庆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营口市的“地下水保护行动”首战告捷。近年来,按照辽宁省政府有关要求,营口又出台了《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压采计划。“十二五”期间,营口市将关停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379处,削减地下水开采量7576万立方米。
记者随同采访组来到了营口市第六净水厂。为加快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工程建设,2011年,营口市建成了这座日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的净水厂及后续管网工程。2012年,营口市计划完成第六净水厂至老市区第一、三、五配水厂的输水管线建设,以及向鲅鱼圈区日输水能力10万立方米的管线、配水厂及后续管网工程建设。同时开工建设的还有大石桥市净水厂及后续管网工程,以满足营口封闭地下水取水工程减少水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