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青海省政府召开湟水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西宁市、海东行署、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就湟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工程进展情况,省环境保护厅就湟水河流域污染治理总体情况及宁湖湿地项目进展情况作了汇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湟水流域污水总处理能力每日30.7万吨,宁湖湿地预计7月初开工,基本实现工业企业污染源“全测控”。副省长马顺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目前,青海省湟水流域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总处理能力为每日30.7万吨,实际处理水量每日20万吨,西宁市和沿湟流域8个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为89%和75%。今年,重点治污工程西宁市再生水利用工程综合楼已开工建设,6月底整体项目将全面开工。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拟建的西宁市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计划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沿湟流域污水总处理规模可达每日36.7万吨。
截至目前,西宁市区已整治排污口12个,宁湖北岸、南川工业园区污水提升泵站预计6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促进工业废水治理向深度推进。同时,加大铬渣治理力度,截至6月10日,全省四个铬渣处置项目共处置铬渣24.2万吨。
据了解,今年青海省在湟水流域安排资金1.5亿元,连片整治村庄214个。宁湖湿地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近期将上报环保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预计7月初开工建设。在保证流域现有20家重点企业和14座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联网运行的基础上,今年又安排13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自动监控设施,工程完工后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可基本实现湟水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全测控”。前五个月监测结果表明,小峡桥断面水质仍不达标,民和桥断面水质略有改善,但湟水流域水环境治理任务仍然很重。
据悉,下半年,青海省将加快推进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西宁市再生水回用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进程,加快推进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征地拆迁和西宁市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湟水河流域污水总处理能力每日30.7万吨
宁湖湿地预计7月初开工
基本实现工业企业污染源“全测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