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是盘锦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责无旁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盘锦市辽河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提速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盘锦市委、盘锦市政府始终把辽河水污染治理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盘锦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研究落实省政府关于改善辽河水质的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思路,制定治理措施。在今年召开的全市“大浑太”(大辽河、浑河、太子河)污染治理歼灭战启动会上,针对大辽河、大凌河、辽河(盘锦段)干流及5条主要支流水质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专题部署,全面提速辽河治理项目建设。
目前,辽河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正扎实推进。“十一五”以来,建成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盘山县污水处理厂、大洼县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2万吨。建成华锦集团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万吨。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今年对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华油污水处理厂、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工程。启动赵圈河镇、胡家镇等13座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速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预计今年10月正式运行。
源头防控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有效控制新增污染,盘锦市将治污防污的关口前移,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评原则和程序。认真执行《盘锦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全面落实有污染的项目不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上、资源利用低、能源消耗大的项目不上的“三不”原则。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区停止境内排放水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并通报批评,限期治理。同时,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
建成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
今年以来,盘锦市重点对大辽河、大凌河、辽河(盘锦段)干流及5条主要支流河进行治理,共实施治理项目56项,目前56项治理工程已经全部启动。其中,吴家排干清污工程、于岗子排灌站清污工程、牛官桥东侧工程等20项区域综合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完工,正着手进行后续生态恢复工作。
环境执法工作力度显着增强。盘锦市加强对辽河盘锦段沿岸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建立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责任制,对重点污染企业落实驻厂式监督,实行包保制度,明确监管人的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对超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必须停产治理,限期整改。对偷排偷放等恶意排污行为,通过开展“春季行动”、“环保专项行动”、“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实行挂牌督办,严格处罚。
流域重点监控企业在线监管水平显着提升。全市加大国控、省控、市控及辽河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力度,建设完成盘锦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并通过省环保厅专家组的验收。目前,全市安装污水在线设备重点污染源企业共计14家,整体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污染源排放的24小时实时监控、“12369”语音系统的交换和大屏幕的综合显示等功能。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85%
盘锦市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指导和扶持有机肥厂建设,把农村畜禽养殖粪便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料,有效解决养殖业对辽河水质污染问题,实现了“畜禽多、(有机)肥多、粮食多”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市共有有机肥厂13个,年处理粪便能力60万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基本解决了盘锦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
今年以来,盘锦市在兴隆台区粮家、牛官等村屯,实施了养殖污水及粪便集中处理设施项目。计划建设养殖储粪池42个,生活垃圾固定回收池20处、沿岸旱厕109处。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养殖储粪池22个,生活垃圾固定回收池6处,迁移并改造沿岸旱厕11处,现完成全部工程量的40%,预计9月底工程全部完成。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建成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个省级环境优美村。
充分认识开展辽河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实现辽河水污染治理目标。近年来,盘锦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辽河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1年底,辽河干流创下了近年来最好水质纪录。化学需氧量丰水期达到Ⅲ类水体标准,氨氮达到Ⅳ类水体标准。在2011年全省14个市的29个出市断面考核中,盘锦市连续3年全年水质达标,受到省环保厅的通报表扬。
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年年底前,提前3年完成国家重点流域治理任务,率先退出全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名单。盘锦市作为辽河入海口城市,决不能落后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