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水”问题
【背景链接】
日前,有文章称北京五大水系全遭污染,官厅水库退出饮用水源地,作为重要饮用水源地的密云水库有富营养化趋势,消息引发社会关注。
五大水系:
指北京境内从东到西分布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水系。
北京水资源主要包括:
地下水、地表水、外调水、应急水源。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水源地的水质应为Ⅰ、Ⅱ、Ⅲ类水。
【问题分析】
水质
打开北京市水务局的网站,点击“水质查询”,就可以查到区域内17个重点湖泊、18座大中型水库和五大水系103条河流(河段)自2007年以来的各月水质监测数据。数据经由北京市水务局和环保局双方测量、比对,每月发布一次。
最新一期水质监测数据为6月18日发布的“5月重点湖泊、大中型水库、河流水质”。随机点开“5月大中型水库水质”,可以看到,除官厅水库为Ⅳ类、大宁水库、桃峪口水库无水外,其他水库水质都为Ⅱ、Ⅲ类,比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都是Ⅱ类。
据了解,北京市作为饮用水源地的地下水均符合Ⅲ类标准。张晓健表示,“北京地下水的水质很好,只有东南部地区的水质较硬,但经过自来水厂的处理之后均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水少
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平均降水量552毫米,形成水资源总量25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36亿立方米,用水量与资源量缺口11亿立方米。通过超采地下水、扩大再生水利用、增加外调水量等措施,供应本地新水26.4亿立方米、再生水7亿立方米、外调水2.6亿立方米。据预测,2012年北京市可利用水资源量约24亿立方米,供需缺口13亿立方米。
水资源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再生水成为北京产业发展和生态用水的主力水源。
措施:
污水处理厂建设升级:据了解,2009年北京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用5年的时间让污水处理后达到地表水Ⅳ类的标准,到2015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8%。“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新建、扩建再生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同时,加快老旧排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和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的管网工程建设。
流域综合治理:是北京市进行水环境治理的另一大举措。2009年起,北京陆续对北运河、永定河、潮白河三大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河道生态湿地修复,推进沿河绿化带建设,实施河道生态用水调度,有效地改善流域水环境、水生态。
法律支持:针对违法排污时有发生的现象,将对新增排污口进行溯源调查,对流域内违法排污、私搭乱接现象进行整治,依法整改不符合规范的管线,所有污水必须进入污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