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突然强降雨导致积水,南京路等32条中心城区主要马路将自动启动快速抽排水,不用等排水人员上街巡视后再发出指令。记者昨天从在沪召开的全国城镇排水设施信息化交流会上获悉,今夏本市已开始试点智能排水系统,汛期力争“积水少,退水快”,减少汛期对市民的搅扰。
市排水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过去一旦出现降雨,需派排水监测员上路巡视,发现某些道路出现积水后,通过对讲机、GPS等告知水务部门,再采取进一步排水措施,这显然不利于快速排水。
据了解,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筹建排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防汛系统工程。截至目前,首批智能排水系统已初步建立,市中心城区积排水信息已与市防办、市城投总公司、市水务局心和公司所辖的基层运行单位全部实现联网。在此基础上,包括南京路、人民大道、徐家汇及一大会址周边马路等32条中心城区主要马路,今年已建立积水自动监测系统,当出现积水,这一信息会立即传递到后方控制平台,相应的排水设施会立即启动。如果积水较为严重,排水部门还将派出防汛排水队伍、应急发电车、消防车等赶到现场,参与排水。记者还获悉,全市范围内已经布点了200多个雨情采集点,对雨量实行多方位监测和收集,为可能出现的积水情况提前进行研判。
市排水部门有关人士介绍,今年汛期将通过智能排水系统和人员出动相结合,确保第一时间排水。“配合防汛指挥部防汛警报发布,白天30分钟内、夜晚1小时内都可到场处置。”水务部门表示,未来2-3年内,积水自动监测系统会在更多道路雨水口设置监测点,并向更多中心城区次干道、郊区新城道路、老城区街区等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