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地球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对净化水质、调蓄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为保护城市湿地,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兴建湿地公园。
市林业局局长蔡金抚介绍,2011年12月5日,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湿地公园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评审。这标志着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我市第一处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类型公园,自此开启我市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守护“生命摇篮”的新篇章。
夏日的7月,走进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草木葱茏,百花吐鲜!
站在大伙房水库东南角的防火了望哨上远眺,与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隔河相望的铁背山,恰似一扇巨大的绿色屏障立于碧波之上,让山的稳重、水的灵秀自然交融。
水中,鱼儿畅游;空中,鹭鸟飞翔。行走在丛林中,山间林木蔽天,林中花草葱郁,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绮丽壮美让人满眼快意。
如诗如画的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风光抚顺的真实写照,更承载着惠民、造福于民的千秋使命。
用湿地特色净水系统
守护2700万人口饮水安全
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毗邻大伙房水库,这是一个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市森林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邬俊财告诉记者,大伙房水库占地面积近6000公顷,这里早已被省林业厅纳入《辽宁省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市最重要的湿地资源。规划建设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正是对这片珍贵的生态湿地资源的长远保护,是利在千秋的大事。
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具体负责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用副场长王孔海的话讲,规划建设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是一项保障全省10座城市、27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的重大惠民工程!
1954年4月11日,大伙房水库工程全面开工,1958年9月5日竣工,成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大型水库,也是我省第一大水库。大伙房水库水质清澈,四周群山、岛屿环绕,自然形成山青、水碧、洞古、石奇的山水景观,令人心旷神怡,其丰富的森林资源较好地涵养一方水土。目前,大伙房水库已成为省内十座城市、2700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近年来,大伙房水库周边土地遭到工农业污染,农药等有害污染物随着雨水直接流入库内,导致水库水质氮磷元素增多,溶解氧含量下降,淤泥内重金属含量增加。与此同时,大伙房水库周边的还库林带被耕地侵占的情况时有发生,大伙房水库防洪能力也受到威胁。
守护大伙房水库,是守护27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生命线,”是守护一方民生健康的重要生态系统!
2011年年底,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准。在大伙房水库附近规划而建的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对保护大伙房水库将发挥重要作用。截至6月底,大伙房实验林场已完成库区周边农户退耕111.29亩,建立自然恢复区200亩。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将有一套因地制宜的净水系统。该净水系统借助区域生态系统,自身进行水质净化。
首先,利用水体自身的重力净化系统,清理现有水体水源,控制水系的深度及流速。翻开《规划方案》,记者看到,湿地公园依地势高低从源头至下游,需要建设和恢复初级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水深40厘米,以漫滩为主,湿地内配置水生植物,起到初步吸收、利用、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的作用;将要建设多次曝气区(促使池内废水不断循环流动,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以增大吸氧量),该区为多级叠水区域,它可以使水吸收更多的氧离子;还要建成二、三级人工湿地,通过沉水植物对流水进一步深化处理。通过以上系统,层层净化水源,过滤水体。
其次,在生态型浮岛基盘上(最基础的底层构造)栽种兼具净化功能和观赏性的水生植物,吸附藻类等浮游生物,缓解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再次提高水体透明度。
在打造净水系统的同时,还要突现湿地特色。因此,在大伙房水库下游,将孤立的池塘适当连通,再结合水边栈桥,营造丰富的岸线和有收有放的水系空间,以此形成相对开阔与幽远曲折的水面错落,岛、半岛与滩涂相间的湿地容貌。
保护和恢复原生态
打造现代湿地科普园
大伙房水库拥有丰富的河滩地,群山、碧水间,鸟儿自由飞翔,鱼儿自由畅游。
这里是一片城市森林,森林面积近2万亩,栽有400余种树木,以乔木、灌木数量最多,已达数百万株,让湿地公园成为一个“天然氧吧”。漫步森林中,阳坡上遍布着柞木次生林,森林中部,蒙古栎和辽东栎形成葱郁的阔叶混交林。阴坡上遍布日本落叶松和兴安落叶松。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栖息在此的野生动物达74种。其中,鸟类3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头鹤,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两栖类4种,鱼类24种。最常见的鱼有鲫鱼、鲤鱼、花鲢、白鲢、青鱼、草鱼。
这里是一个适宜湿地植物自由生长的乐园。分布在此的野生高等植物271种,最常见的有辽东蒿、苔草、香蒲。丛林间,几汪自然形成的滩涂湿地让葱郁中多了一抹灵动,半米高的蒲苇、水葱生长其中,蝴蝶、蜻蜓时而掠过水面,时而飞过草间,十分惬意。丰富的近水生物、湿地植物种子和茎叶,让这里的鸟儿、鱼儿快乐觅食、自然繁殖。
杜甫有诗:“一行白鹭上青天。”夏日的7月,记者在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中有幸欣赏到了这一美景:成群的白鹭聚集在此,雪白的身姿在碧波中星星点点。栖,则神态闲雅;飞,则直冲云天,恰是一道如梦如幻的风景。
市林业局湿地公园项目业务负责人张博告诉记者,规划这个湿地公园时,他们精心设计,在湿地公园中,将要建一座观鸟台,市民通过望远镜,既可以观鸟,又可以观景。还规划有一段水景观测区域,市民可近感白鹭栖息地的幽美。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背后,承载了它又一个重要功能:科普宣传。在我市,市民对“湿地”的基本知识、保护常识还大都比较陌生。张博告诉记者,这个湿地公园,要让市民通过走进湿地,了解湿地知识,进而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共同呵护我们的湿地家园。
湿地公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原生态性,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要体现生态美、自然美,也要传播湿地文化。所以,它在恢复、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如水生植物展示区、观望台、生态水处理区等观察平台,以及临水木栈桥、科普展示牌、生物栖息实物标本,让公众在“身临其境”中走近湿地,了解大自然,让青少年在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中,体验科普宣教乐趣,让市民在湿地公园中,尽览湿地生物的“博物馆”,让全民加入守护生态系统的行动中。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是大伙房水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湿地公园除了具有生态效应外,还兼具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