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已经发生,竟然没给市民指导
灾难中,很多人是盲目的
灾难中的应对办法,平时看来很简单,好像是常识,但平时人们也不会太注意这些知识,这就导致灾难真的发生在眼前时,人们是盲目的。
我们现在说,水没过半个车轮就不宜往前开了,但仍有车主为了回家往齐腰深的水里冲。如果他能及时的收到一条指导短信,该多好。
我们现在看,那些面对深水还要往前蹚的人多么不明智。哪怕在那等一晚,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他们能及时的收到一条指导短信,该多好。
我们现在想,那些在内涝严重时还出门的人,真的有什么急事必须要出门吗?如果他们能及时收到一条指导短信,该多好。
给这些盲目的人发一条指导短信很难吗
如果说改善下水道不是一日之功,对气象的的准确预测也不容易做到,那么灾情已经很明了的时候,甚至有些悲剧已经发生后,给市民发一条指导短信总是举手之劳吧。联通和移动都说技术上没难度,那么不发就是因为社会管理者没想到。连这样简单的防灾措施都没想到,反映了我们社会怎样的管理水平?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管理水平如此不到位? 下水道说了多年,改进始终缓慢
为什么天安门广场附近的排水能力才是最强?
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曾表示,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仅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排水管线能达到5年一遇标准。
奥林匹克公园是新建的,提高排水能力或许容易做到。而天安门广场可是在老城区,我们能把一个老城区又不住人的地方搞得这么好,就不能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区域把排水能力提高?可见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说改善下水道难、难、难,可问题是“大裤衩”就不难造吗,我们还不是领先世界了
城市雨水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不容易,这个没人否认。但不容易不等于做不好,人家发达国家不是比我们领先30年吗,人家怎么做好了?
我们和发达国家不能比?可咱们的高楼大厦建设不是早领先世界很多了吗。央视的“大裤衩”不也是建筑史上的突破之作,不也很难吗,咱们不照样造了出来笑傲世界了吗? 事前预警是花架子
下雨前,很多人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还一无所知
很多人都没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所以直到周六那天上午,很多人还不知道当天会下雨,更不知道会下那么大的雨,更更不知道下那么大的雨该怎么应对。
面对这些不主动获知天气的人,我们的气象部门想办法要告诉他们了吗?告诉的方法又得当吗?比如,光说一个橙色预警,人们能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
“没有经验”可以当作理由吗
7月23日,香港天文台相继挂出8号、9号、10号风球,这意味着最高级别的台风即将来袭。除了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地铁、商场、住宅小区、医院等都会悬挂预警通知。警告每15分钟广播一次。
有人说,香港台风多,有经验,所以做得好也是正常的。但政策制定本来就该有前瞻性,在有他山之石的情况下,为什么非要等死了很多人才去把先进方法学过来?
何况,北京市是第一次出现内涝吗?北京市低洼路段的险情在去年就暴露过呢。
说白了,如果我们不经常敲打城市管理者,灾难就会经常敲打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