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型新闻行动“再访台州母亲河”灵江流域采访接近尾声。
昨天上午,本报联合安利台州分公司、临海市环保局、台州学院环保协会及临海市环保志愿协会等招募了近百名志愿者,开展“同饮灵江水,共保母亲河”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江边宣誓、市民问卷调查和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倡导共同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吸引了众多临海市民热情参与。
在灵江岸边共同宣誓
“水是生命之源,灵江是我们台州的母亲河……”
昨天上午8点30分,江滨路防洪坝上。近百名从各地赶来的志愿者戴着统一的小红帽在这里集合,用宏亮的声音喊出共同的誓言。
活动中有一位身残志坚的志愿者,他坐在轮椅上,虽然行走不便,但依然紧紧地跟着大部队。在防洪坝上,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临海松一村人,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爸爸还能在家门口养鱼,可是自从上游建了一个电池制造厂以后,直排入江的污水把鱼都毒死了,现在不要说养鱼,就是平时用的自来水也要从山上引,如果山上断水,我们就没有水喝了。”
站在江边,志愿者纷纷表示,今后要为保护母亲河多作宣传,只有市民们共同关爱,灵江才有美丽的明天。
外地人关注灵江治理
“您认为灵江存在的环境问题哪项最严重?”
“您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母亲河灵江的方式有哪些?”
……
上午9点,志愿者们又“转战”崇和门广场,开展市民问卷调查活动。
志愿者刚刚把桌子和问卷拿出来,就吸引了不少过路的行人,其中不仅有临海当地居民,还有很多外来人员。
一位姓裘的大叔在做问卷时很是认真,记者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临海人,结果裘大叔一开口却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口音。他告诉记者,自己15年前就开始来临海出差了,在他的记忆里,15年前的灵江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我在工作之余最喜欢在河里趟水,水质非常清澈。现在江水之所以这么浑浊,环保不到位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裘大叔说。
裘大叔还说,要想治理好灵江的污染,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减少人为的破坏。“灵江是临海的心灵归宿,就像西湖对于杭州人,黄河对于中国人一样,希望你们保护好这片净土!”
保护灵江老幼齐“声援”
在做问卷调查的人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也有10岁左右的小学生。
姚闻涛就读于临海巾山小学五年级,当过台州晚报小记者,无论做调查还是回答问题,都很有“范儿”。他认为工业污染是灵江最大的敌人,并且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经常向同学宣扬环保意识。在问卷调查上他留下了一行稚嫩但真诚的保护宣言:“灵江哺育了我们,我们应该保护她!”
#p#副标题#e# 93岁的李义彭老人不仅是个“老临海”,还曾经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抗日战争和两次远征缅甸的军事行动,是当时国民党第五师的炮兵连长。看到本报正在开展的保护“母亲河”的活动,他立刻停下了脚步,把菜篮子放在一边,痛心疾首地告诉记者:“我记得以前,灵江里还有竹排的,站在竹排上可以看到鱼鹰在水面上飞行,用嘴叼了一条鱼后马上飞走的场面。自从沿江建了化工厂以后,不仅鱼没了,就是农民用来灌溉农作物的水都不干净了。”
市民呼吁政府加强措施
短短半个小时,200张调查问卷就发放一空,可许多市民仍不愿离开,和志愿者热烈地讨论起了环境保护问题。
记者发现,在收集的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市民都认为生活污水和化工废水乱排是危害灵江环境的最主要问题,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政府部门加强保护措施。
80岁的何老先生就认为:“灵江必须有相关的管理条例,约束企业和市民的行为,不去污染我们的母亲河!”
安利台州分公司志愿者周慧丽则认为提高市民的素质很重要,尤其是针对白色污染,她说塑料袋不同于废弃的矿泉水瓶,没有人会主动回收,所以消灭白色污染,一要靠政府部门从源头(即制造企业)整治,二要靠市民加强环保意识,主动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
治理污染要三管齐下
目前灵江水质如何?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临海市环保局宣教法制科科长蒋贤国。
“始丰溪和永安溪的水流主要是从上游山上流下来的,相对清澈,而临海灵江的水有一部分是因为东海涨潮而进来的,相对浑浊。目前,灵江的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化工医药等重污染企业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蒋贤国告诉记者,经过水质监测局监测,发现灵江中氮、磷的含量严重超标,这表示影响灵江水质的主要原因还是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污染的面源性非常广,农药、化肥等污染物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很难降解,进入土壤或者水沟,在大雨的冲击下全部汇入灵江,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为了改善临海的水环境,2008年和2009年,当地环保部门联合农业部门对农村畜禽养殖业进行了整治,尤其是上规模的养殖户。蒋贤国介绍,目前临海市正在灵江南边扩建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临海市城区的每日污水处理量将从4万吨增加到7万吨。
蒋贤国说:“近段时间,市政府正在下大力气整治企业污染,要求关闭水洋化工区,将其中的工厂全部搬迁。今年全市对重污染企业的违法违规处罚已经超过2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