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讯 “曾经令我们引以为豪的泰达再生水河道如今已经被人为填堵、破坏多处,再生水循环恐怕已难以正常运行……”在近日第七届天津青年科技论坛活动上,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运平呼吁,天津用水紧缺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开发净化处理的再生水势在必行,而本市现有的一些湿地却正在遭到破坏,湿地保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现状】
人工湿地惨遭破坏
两岸绿草茵茵,河中央的小岛不时引来一群群鸟雀;河水湍湍流动,鱼群在碧波荡漾的河水中若隐若现——这是泰达再生水河道建成后不久的场景。而如今,河道两岸多处遭到人为破坏,很难再看到水中的鱼群。“泰达再生水河道是一片人工湿地,其水流向泰达湖,在流动的过程中,水质得以改善。在河道刚刚建成时,水里的生态系统呈现出良好的状态,里面自然生长的鱼长到了两、三斤,而现在河道多处已经被人为破坏,河道两侧被人随意挖坑、填堵,恐怕已经不能实现原有的净化水质功能,这种现象令我们十分痛心。”唐运平叹息道。
【前景】
工业区污水“零”排放
唐运平介绍,2010年,本市工业废水产生量将达4.3亿吨,其中滨海新区占总污水量的46%,约2亿吨。
“作为‘十一五’水专项之一,今年本市又一个人工湿地即将在临港工业区开建,湿地占地面积为63万平方米。”唐运平告诉记者,人工湿地北起长江道立交桥、南至珠江道、西临海滨大道、东至渤海十路,整个工程包括调节塘、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湿地、生态湖和生物栅工程。
“人工湿地设计日污水处理量达1.75万吨,将对达到一级B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再生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全部用于区域湿地生态用水及河湖补水,可实现工业区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据介绍,预计到2015年,通过该湿地系统,将有一半以上的达标排放废水得到净化,最终实现工业区污水“零”排放。记者 于海珍 单学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