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日前按照《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管理办法》开展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评定工作。经专家评定和社会公示,贵阳市南明河、遵义市赤水河、黔西南州万峰湖(贵州段)评分较高,获得公众认可,被授予2023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
探索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之路
赤水河因红军“四渡赤水”、出产美酒而闻名中外。作为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于四川省合江县汇入长江,流经云贵川3省4市16县,干流全长436.5km、遵义市境内赤水河全长236.3km,流域总面积9400km2。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在干流修建水坝、水库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域地形地貌独特,自然生态良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赋予“生态河、美景河、英雄河、美酒河”之誉。
历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推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率先在赤水河流域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落到实处。提出了赤水河“四河四带”保护和发展思路,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确权、生态补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十二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赤水河流域全面实施了河长制管理,积极探索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路径。
为进一步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态屏障,遵义市全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五年行动计划,流域内共建成县城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6座、乡镇中转站83个,污水处理厂76座,实现流域乡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并在干流设置国、省控监测断面6个,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7座。
同时,全力推进十年禁渔。赤水河流域捕捞渔船、渔民全部退捕上岸,赤水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段)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无限期禁止生产性捕捞,珍稀特有鱼类从禁渔前的29种恢复至现在的49种,鱼类早期资源物种数量由禁渔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此外,全力推进煤矿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遵义市对赤水河流域207家煤矿开展排查,通过制定“一矿一策”实施整改,并对流域内2929家畜禽养殖场(户)开展排查,制定“一场(户)一策”实施整改。制定赤水河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此外,常态化召开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推进会,与毕节、泸州、昭通先后签署《仁怀宣言》《赤水共识》《昭通共识》《习水共识》,会同泸州出台《遵泸两市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联动协议》,连续10年开展联合执法,全力推进流域补偿和协同保护,并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
面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以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涉及赤水河流域生态问题,遵义市坚决扛起督察整改的政治责任,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推动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
遵义市全力推进白酒污染治理。按省委、省政府“三个一批”要求加快推进白酒行业污染整治,目前完成清理整顿退出622家,就地提升改造949家,兼并重组221家,完成8座白酒废水连片治理设施改造提升,启动5个白酒废水分布式设施建设。统筹全市水泥厂、火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积极参与白酒污泥应急处置工作,2022年处置白酒污泥2.23万吨。
全力推进小水电清理。赤水河遵义段共建有187座小水电站,其中整改保留25座,计划从2020年起用5年时间有序退出162座,2020年以来已退出125座。对未退出的小水电站下放生态流量,保持河流不断流。
全力推进溪沟治理。对赤水河流域39条溪沟制定“一沟一策”开展综合整治,现已拆除废弃管道19.9km,规范安装管道24.12km。开展河道清淤疏浚16.68km,清理溪沟底淤泥4597m?。2023年一季度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已有9条溪沟达到Ⅲ类水体,其他溪沟水质明显好转。
全力推进航道整治。取消赤水河航道提等升级工程,退出赤水河上游白杨坪至习水岔角段89公里航道功能,自2020年11月起不再进行维护,保持河道自然形态。清退赤水河沿岸非法码头10座,每年向长江减少泥沙排放500万吨。
走生态低碳发展道路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遵义市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方针,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努力走生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确保赤水河流域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造就了“茅台酒”“习酒”和“国台酒”等知名白酒品牌。在2018年“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上,赤水河荣获第二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流域内汇川区、仁怀市、习水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赤水市获得国家生态市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2019年,赤水市成为全省首个获得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城镇环境类大奖)的县(市),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市荣获全国“助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长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赤水河(遵义段)“示范河湖”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今年3月,赤水河(遵义段)入选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
遵义市将继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持续提升赤水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着力加强水生态保护治理,传承弘扬赤水河文化,全力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