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合肥: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博新园景”
合肥: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博新园景”
发布日期:2023/11/28 10:27:32
    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启了新篇章。园博园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采取城市更新方式,突出“强生态基础、补服务短板、惠百姓民生、留城市记忆、增科技亮点”,展示国内外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以及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园林建筑。

    在建设方面,园博园注重绿色生态发展,突破了传统公园水系建设思路,基于合肥骆岗公园水生态系统框架,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现区域内蓝绿交织、灰绿结合、景观融合的健康水系统。

    打造海绵水系统

    园博园选址于合肥骆岗公园,东至包河大道、南至锦绣大道、西至京台高速公路、北至繁华大道,规划用地面积323公顷。场地依托骆岗机场旧址,尊重原有的水系脉络与低洼地形,通过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理念,形成良性、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水系统规划方案,优化“蓝、绿、灰”基础设施,形成水系统自平衡、自循环、自净化体系。

    自平衡是指尽可能通过海绵措施,收集、净化、调蓄雨水,补充湖体蒸发水量,达到区域内水资源自给自足,构建基于雨洪调蓄系统动态水位变化的景观湖体。自循环是指通过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双重构建,尽量维持区域内水的天然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兼顾净化。自净化是指通过生态净化设施,实现区域内雨水自流净化。

    一体化设计功能与景观

    随着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城市建设理念兴起,城市景观水系更加强调多用地类型融合提升和一体化建设。

    园博园致力于打造基于“蓝、绿、灰”融合的城市景观水系,更加注重区域系统性、工程设施整体性等,以海绵功能与景观展现为主要目的,通过实地调研地块、水系和绿地,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识别、数据统计调查和MIKE水动力模型等技术,对区域内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科学评估,系统制定源头海绵方案、补水系统方案、水质保障方案、行泄通道应急管控方案设计,实现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多目标可达性。

    在功能与景观一体化上,采用融合设计手法,对滨水管网排口、补水口、构筑物等进行柔性设计,尽显生态化表达,如海棠湾湖体的弹性水位及消落带设计,避免水位以下硬化、水位以上自然、水位变化时景观效果差等现象,在绿地空间处设置缓冲明渠、景石造型,通过静置、砾石净化后再排至景观水系。通过材质延续、置石点景、植被搭配等手段,弱化旱溪边界,搭配骨干乔木、地被花卉形成自然景观,更好地满足城市水系功能、游客休闲游憩等需求。

    下沉绿地会“呼吸”

    园博园打造了“三区一馆”(百姓舞台展区、生态园林展区、城市更新展区和城市建设馆),其中,位于百姓舞台展区的梦想大草坪不仅能够容纳5万人,还是园区内“全域海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首个最大的单体下沉式绿地。

    梦想大草坪位于原骆岗机场跑道区域,面积29.7万平方米,可以举办无人机表演、航模赛、风筝节、音乐节等活动。整个草坪是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绿色“海绵”,发挥自身超大海绵体优势,构建适宜缺水环境下的自补水系统,通过下设换填区对雨水进行净化和收集,可为园区绿色景观与水系提供补充水源。

    非降雨时期是园区举办大型展览的百姓舞台,降雨期便成了收集雨水的中央下沉绿廊。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将绿地做成V字型,通过将绿地换填,内设公称直径150毫米的渗排管,提高雨水净化能力,每年可向锦绣湖补水12.3万立方米,极大缓解了锦绣湖区域缺水、调水不足的情况。

    湖体景观立体呈现

    本次园博园南北展区环绕的两大湖体:珠翠湖、海棠湾。珠翠湖区域采用古典园林风格,加之安徽园的展园营造,再现“水口徽韵”的景象。通过山体边坡竖向收水、植草沟等生态设施的净化传输,实现自补水系统,可随季节变化呈现四季不同变化的涨落水景。漫步环湖步道,溪流边随处可见矮蒲苇、蓝花鼠尾草、鸢尾、紫穗狼尾草等植物,当游客享受园区内自然景致时,这些花草也在过滤固体悬浮物、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海棠湾是园博小镇更新后的重要水景节点。海棠湾通过上游的醉花溪、下游的繁华涧将其串联,滨水绿地以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为主,搭配蔷薇科植物,加之湖中观景栈道,湖中岸景、岸下水景尽收眼底。在系统海绵上,湖体内部应用低碳沉水生态修复技术,构建水下生态系统;滨水绿地增设植草沟、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生态挡墙等海绵设施;结合场地涌泉形成置石、涌泉、步道和种植相融合的自然景观空间形态。

    本次园博园作为城市大型蓝绿空间的更新载体,规划设计工作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海绵水系全程落实自然、生态、景观、服务的设计策略,采用新技术、新科技、新手段,围绕“蓝、绿、灰”设施融合、涉水设施景观艺术性表达,全方位打造海绵水系。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优先支持一批地下
北京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7.3%
沙特水务代表团:“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污水处
重庆三处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日投运
蚌埠市开展水生生态调查 提升水环境质量
污染来自哪儿,水质“指纹”告诉你
德州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深圳大鹏新区水务局开展污水管网外水入侵排
枣庄推进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 提升化
2024年度黑龙江省首批“美丽河湖”名单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