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让城市“会呼吸”更宜居!青岛海绵城市达标面积近290平方公里
让城市“会呼吸”更宜居!青岛海绵城市达标面积近290平方公里
发布日期:2024/4/1 10:13:01
    山间蜿蜒的透水道路盘旋在树荫之间,一座座海绵型公园美若油画;温暖的春风开始吹绿河畔的垂柳,一条条海绵型河道呈现“水清鱼欢”“人和景美”的和谐景象;海绵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颜值”上升、功能提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优美宜居的环境赢得了居民的称赞……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自2016年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青岛从试点区向全市域逐步展开,“以点带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累计建设海绵城市达标面积近290平方公里。今年,全市还将新增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5平方公里。

    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

    海绵城市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就是让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手段,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进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雨水,不是一种可以浪费的资源,相反的,这是一种应该加以利用的资源。”一位专业人士接受采访时提到,不论是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还是绿地雨水,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做的是将其收集、净化,一部分用以补充地下水,一部分汇集到市政雨水管线,“在传统城市的建设中,最终雨水的排放量常常大于总降雨量的80%。海绵城市则不同,最终雨水的排放量能小于总降雨量的40%。”

    近年来,青岛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立了全市统一标准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系统化方案”三级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并在编制和修编城市绿地、交通、水系等相关专项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关键指标。

    在推进过程中,老城区突出“问题导向”,将海绵城市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有机结合,解决涉水城市病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民生需求;新城区则坚持“目标导向”,在新区建设推进中,采取低影响开发模式,全面落实指标要求。

    春回大地,中德生态园内万物复苏、绿意渐浓。在园区工作的张珊珊眼里,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道路还会“喝水”,下大雨时路面没有积水,有的路面甚至是“瞬干模式”。记者了解到,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中德生态园,全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整体规划,提出了“每万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雨水收集处理设施”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规划审查办理“两证一书”、施工跟踪监督、竣工验收、运维养护等各环节。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中德生态园优先做好天然生态格局保护利用,保持40%原有地形不动,结合自然冲沟、塘坝等天然海绵设施,综合应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渗井、渗管、生物滞留带等10余项海绵技术措施,建成了以市民休闲空间公园、富源二号线市政道路、福莱社区等为代表的一批样板项目,成为北方滨海新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排头兵”。



    图为海绵化改造后的李沧文化公园。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建设中

    海绵城市建设,归根到底是一项民生工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青岛将海绵城市建设深度融入城市更新建设中,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位于李沧区老虎山北麓山坡上的十梅庵公园,以“梅”为名,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梅花园林。此前由于年久失修,周围居民对公园改造的需求日益强烈。近年来,青岛对十梅庵山体公园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和整治,结合原有地形地貌、赏梅文化和居民诉求,增设植草沟、雨水花园、生态旱溪、台地花田等海绵设施收集利用雨水,同步建设登山园路、新增健身休闲广场、设置景观小品、完善照明等配套设施,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目前我市还在普宁路游园改造、中山公园整治、浮山生态园整治、前海一线景观提升等一批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中积极采用海绵措施,对现有城市绿地空间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让居民感受绿色宜居的人居环境。

    “之前经历了几场大雨的检验,我们终于不用再蹚着泥水路出门了!”翠湖小区居民感慨道。由于是老旧小区,此前这里局部内涝严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小区完成了全面改造,不仅消除了积水内涝、管道冒溢、雨污混接等涉水问题,还改善了停车位、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和景观效果,居住环境和群众幸福感得到了大幅提升。

    城市河道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城市内涝及城市水体污染等问题的关键一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以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为生态水源的补水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整合雨洪利用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大集文化系统和健康绿道系统,构成一个综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据了解,当下正在推进的李村河(张村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也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擦亮高品质湾区建设的发展蓝图。

    “未来我们将继续统筹推进‘全域海绵城市’,与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水环境综合保护、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工作融合推进,进而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来源:青岛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上游来水“三分其道” 雨污智能分流守卫豹
超大城市如何解决供水难题 ——广州市中心
重庆市奉节县住房城乡建委探索“党建+排水
2022年以来,山东省累计改造市政雨污合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从五方面推进城市排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市排
补上城市生活污水管网短板
孝感市召开地质灾害防治暨城市排水防涝工作
六安市“内外并举”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
极端天气来了能否不淹少淹?上海市水务局局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