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依据生态环境部《2024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部署要求,力求全面掌握我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自2021年以来,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国家网地下水监测工作,为精准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和战略资源,国家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是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及重点区域污染防治的工作基础。自工作任务下发以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第一时间进行部署研究,克服监测任务重、技术人员少等困难,有序组织开展分析测试工作。
强化培训提升技术水准,推动地下水监测能力上台阶。组织技术人员参加了4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举办的地下水监测技术培训班,根据《“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2024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和《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工作的通知》完成了耗氧量、氨氮和重碳酸根等7个项目新方法验证。
分工负责、协同作战,保证地下水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形成分工负责、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设立项目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各1名,设立专职样品管理员和安全员各1名,设有质量监督员、分析人员和数据审核人员二十余人。所有质控人员和分析测试人员均持证上岗并接受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培训。在“采测分离”的原则下,加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报送之间的紧密衔接,保证国家网地下水数据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质控先行、监测准确,推进地下水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准确的监测数据是推进地下水防治工作前瞻性、精准性、科学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坚持质控先行、监测准确的原则,制定了《甘肃省国家网地下水样品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和质量控制工作方案》,并一次性通过国家级所有项目能力验证考核。国家网地下水监测工作包含基本指标29项、辅助指标12项、特征指标6项,实验室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对各指标开展分析测试,在样品流转保存、空白试验、定量校准、精密度控制、准确度控制等程序加强实验室内部质控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并取得了较好工作成绩。
苦练精技术,固本以强基。地下水监测不仅是维护生态环境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也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省站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责任,抓实举措,着力完善国控点、省控点地下水监测网络,严把数据质量关,保证监测数据质量,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美丽甘肃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