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深读|黄土高原这座小城,如何解锁城市“会呼吸”的密码?
深读|黄土高原这座小城,如何解锁城市“会呼吸”的密码?
发布日期:2024/6/7 11:13:47
    夏初时节,行走在泾河岸边,粼粼细浪,烂漫花开,满眼绿色,交织出一幅深邃优美的泾水画卷。

    不曾想象,几年前这里是一片荒石滩。如今,经过生态修复后恢复自然生境,脚下是透水健身步道,配套的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不仅可以汇集雨水,还通过种植菖蒲等水生植物,实现水质自然净化,净化后的水可以用于植被的日常灌溉。

    同行的工作人员不禁感慨,城市的改变,源于甘肃省平凉市凝聚各方智慧,吹响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的号角。

    留住水、利用水,让水与每一个城市细胞紧紧相拥,海绵城市建设让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小城“会呼吸”,韧性十足。

    海绵绿廊,串起分散绿地

    地处黄土高原沟壑河谷区域,当地人眼中的这座西北小城,一下暴雨管道不堪重负,沟道泥沙过境;而干旱时,植被、树木“嗷嗷待哺”,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大雨冲刷、旱涝急转,成为平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大瓶颈。

    以水润城、水城融合的改造,就从泾河开始。

    1.1万平方公里的平凉大地,呈“两塬对峙、一水中流”的格局,母亲河泾河穿城而过。

    伫立泾河岸边,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云波向记者介绍,“海绵城市作为进行城市雨洪管理、实现城市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要以问题为导向,系统分析、全域谋划,才能让‘海绵+’的理念落地生根。”因此,平凉市统筹考虑,将海绵城市建设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实施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

    这一项目,亦是平凉市委、市政府落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紧盯短板弱项决策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目的就是为从根本上解决泾河河道淤积、防洪能力不足、水生态环境薄弱、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崇文园。

    2022年2月,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防洪及水生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全长9.25公里的项目以河为轴,将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山水环境、海绵城市、人文生活有机融合。

    别小看这近十公里的区域,其横跨平凉市三大海绵功能分区中的西部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区和人居环境提升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区2个功能分区,串联起10个海绵城市排水分区;又协同泾河大道改造及南侧生态廊道雨洪调蓄项目、泾河北路海绵化建设项目,连接着8条沟道综合治理,并与活力公园、柳湖公园、南山公园和居住社区改造等项目共同形成海绵城市集中连片建设区域。

    “可以说,我们致力于打造的是集海绵城市理念生态绿廊、综合休憩城市开放空间、排水分区雨水末端调蓄、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于一体的海绵城市廊道。”王云波说。

    项目“遵循河道自然形态,保持河道纵向态势,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原则,实施河道清淤疏浚47.06万立方米,有效恢复泾河自然洪涝行泄功能,提升防外洪、疏山洪、排内涝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韧性。

    同时,实施滩区生态修复36.8万平方米,着力打造“岸绿、景美”的泾河生态岸线。

    “我们利用地形将周边汇水区雨水导入绿地,通过多级滞蓄与净化措施,实现面源污染削减和上游客水就地消纳,发挥岸线空间最大调蓄能力。”王云波告诉记者。

    泾河生态文化园是整个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项目的重要节点。在这里,彩色道路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遇到下雨天,这种透水材料能够迅速下渗雨水,减少地面积水,做到“小雨不湿鞋”,最大限度地补充涵养水资源。

    结合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平凉市还重点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和高水平口袋公园。这些海绵型公园绿地连点成线、集中连片,消纳周边雨水,提升公园绿地调蓄和净化功能。雨水“一吞一吐”间,也让市民就近体验到了生态、活力、智慧的海绵型公园魅力。


    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新建的植草沟。

    分散绿地也就此串联成一块块会呼吸的“海绵体”,“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成为城市居民生活新常态。

    以“水”为墨擘画泾河新图景,烧烤店老板杨志远乐享其中:“我们这里出门就是湿地、公园、绿荫道,河水清澈、水鸟嬉戏,栈道平台人来人往,一幅美丽的城市水景,带动了城市的‘夜间’‘周末’‘假日’经济,我们店的生意随着泾河的治理也越来越好了。”

    “净化”快人一步、“积存”收放自如,在平凉,生态宜居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因地制宜,“面子”“里子”共治

    提起“城市病”的顽疾,总少不了内涝积水问题。

    要将城市道路从雨水问题重要“诱发地”,转变为雨水问题的首要“解决地”。在平凉,解决之道则是因地制宜。

    “首先源头层面,针对一些已建的建筑小区项目,其地表的硬化程度比较高,局部存在低洼,会有排水不畅这种问题。我们就会设计一些线性排水沟,将地表的径流尽快导入到绿地的雨水花园中去。”参与平凉海绵城市建设、来自北京相关规划设计院的给水排水工程师张晶晶这样介绍。

    而对于道路层面,一方面是对排水管道进行提标改造,满足排涝要求需要的情况下,会在道路局部增加一些雨水调蓄池,提高排涝的能力。

    “从末端层面,主要是针对本地的一些河道沟渠,采取清淤疏浚,生态复绿、岸线加固等方面的工程,从系统层面综合保障城市排水安全。”张晶晶说。

    城市整体环境风貌若是“面子”,那作为城市细胞的组成部分,居民小区环境可谓是“里子”。在平凉,海绵城市建设也不忘扮靓“里子”。

    “海绵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颜值’上升、功能提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小区绿化多了,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提起这样的改造,平凉市陇东明珠小区的居民们赞不绝口。


    城市小区内海绵排水设施改造工程。

    不止陇东明珠小区,另一处修建于1995年至2000年的铁路小区,拥有1784户居民,属于平凉城区的超大型住宅小区。走过20年风雨,小区内基础设施落后且年久失修,绿化带杂草丛生,道路雨天积水等一系列问题,让居民的幸福感不断降低。

    2022年,小区同样进行了海绵城市改造。透水砖铺进绿化带,下沉式绿地削弱降水峰值对小区排涝造成的影响。此外,还有组织地汇集雨水,补充和节约绿地灌溉用水。

    小区居民纷纷表示,“原来的异味也变成了草木的清香,现在整个小区都敞亮了、干净了,住起来也更安心、更舒适了。”

    王云波介绍,平凉市通过实施居住社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把景观绿化、配套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着力解决小区内涝积水、绿化档次偏低等痛点顽疾,让居民切身体会到海绵城市建设对居住环境的改变。

    “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有品质的生活。从居民的反馈不难看出,一系列改造后,百姓满意就是最大的成效。”王云波如是说。

    不仅如此,在平凉,海绵城市建设还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对27条城市道路进行海绵化升级改造,多处积水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更具韵味、更有品质、更加宜居。

    从绩效指标的“硬数据”来看,自2022年以来,平凉市天然水域面积无缩减,内涝积水区段基本消除,累计新增透水铺装面积73.61万平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16万吨/年,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5.31%,达标面积占建成区面积比例由26.74%提高到50.21%,如今,会“呼吸”的不止有公园、绿地,还有街道、居住小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在没有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平凉市顺着城市原本的“肌理”与“脉络”,将整个城市变成一块“大海绵”。

    水润城兴,随着城市应对风险的“弹性”和“韧性”增强,平凉迈向大雨无涝、大旱有水的绿色新城,一幅“自然、生态、绿色治水”的美好图景正在加速实现。

    统筹谋划,贡献平凉特色海绵智慧

    作为一项举足轻重的系统工程、又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海绵城市建设从不是一时兴起,也不能一蹴而就,其考验着城市设计者、建设者的智慧。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平凉就开始谋划海绵城市建设,并在2022年6月成功申报,成为“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高度重视、有序推进,平凉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凉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常态长效化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巡察和跟踪督办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市级领导对海绵城市工作专题研究、督导调度、跟进指导55次,市海绵办召开专题调度会35次,全程跟踪服务工程190余项。

    先后出台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和5项管理办法,制定出台项目建设、投资融资、督查、考核、运行维护等政策制度文件60余项,形成了全过程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控体系,科学引领和指导海绵城市建设。

    “我们还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中心,招考选调业务人员17名,招标第三方咨询单位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夯实了技术支撑。”王云波告诉记者。



    泾河大道改造及南侧生态廊道雨洪调蓄工程。

    与其项目建成后“加海绵”,不如就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在平凉,海绵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新建小区全面落实海绵城市措施,老旧小区改造全面融入海绵城市元素,基础设施全部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黄土高原河谷城市水文特点,平凉将中心城区划分为3个功能分区和31个排水分区,谋划实施7大类226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分年度逐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创新筹融资模式,发挥中央补助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示范城市项目海绵化资金38.32亿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抢抓市场机遇,培育产业体系,围绕“海绵+绿色建材产业链”,平凉市也积极出招,引进专业技术团队成立海绵建材研发基地,孵化5户链上企业,推动45项专利技术加速转化,海绵产品实现批量生产。

    一套具有平凉特色、各方高效协同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逐步成型,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不断实现面的拓展与质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平凉中心城区已开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85个,形成了6个连点成线串联成片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全力打造一批有特色可示范的典型项目。2023年平凉市成功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城市典范案例,3项工程入选项目典范案例,为黄土地区、河谷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建设模式。

    昔日的雨水“包袱”,逐渐变成“解渴”的财富。从老旧小区到公园绿地、从城市道路到河系治理,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正在构筑全新绿色空间,成为平凉市的“破题之作”。

    来源:中国环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天津市各级排水部门全力排水排涝 中心城区
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
攻坚项目26个 青岛市南区“公园+”让城
光大水务镇江项目荣获江苏省海绵城市示范项
广州番禺竹山村雨污分流工程完工
北京市丰台区积极防范“七下八上”汛期水环
全链条防治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
北京门头沟区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北京城市河道共腾出槽蓄空间730万立方米
天津市水务部门全力应对主汛期首场强降雨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