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8时许,雨还在下。唐山高新区龙悦新居小区居民张久丹出门买菜,发现自己脚上的雨鞋完全没必要穿。
“甬路上一点积水都没有,出一趟门,也就湿了鞋底。”张久丹说,小区里铺“海绵”,效果真不错。
8月25日晚开始,唐山市区秋雨连绵。经过海绵化改造的各建筑社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排水效果良好,基本不影响市民出行。
“唐山是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我们谋划了覆盖7大类近20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唐山市城管执法局海绵城市管理科科长刘伟介绍,唐山在城市更新项目中,融入“海绵理念”,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做到充分吸收利用雨水,让雨水不再是“余水”。
让雨水被充分吸收,秘诀在于海绵化设施。刘伟解释,除了人行道铺设透水砖,小区里看着普普通通的绿地也进行了海绵化改造。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每隔不远,小区路面上就有个“口子”通向低处的绿地。刘伟告诉记者,这是下凹式绿地,可收集路面和楼顶汇聚的雨水,不仅让绿植“吃饱喝足”,也能对雨水进行过滤、滞留和渗蓄,减轻城市雨水蓄排压力。
在另一海绵化改造社区——宏扬花园小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地势明显南低北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地下铺设管线,将高处绿地径流的雨水送到低处绿地分级蓄存、下渗。”刘伟介绍,唐山市因地制宜进行改造,通过在地上建设蓄水花园,在地下建设蓄水设施、铺设碳纤维吸水模块等,真正实现雨水能收能放,让城市会“呼吸”。
“以龙悦新居为例,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小区内的海绵设施共有效吸纳雨水15248.74立方米,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0%。”刘伟打开手机软件,海绵设施监测数据一目了然。
“我们在相关点位共设置了41台流量仪、20台水质检测仪。”刘伟说,智慧化检验海绵示范项目的成效,能为今后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最终排入管网的雨水,为何还要检测水质?“南湖是唐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典范,承担着上游城区44%面积的雨水汇水,保障湖水不被污染,就要从源头上把控。”刘伟说,经过海绵化改造,如今唐山南湖10余处水景已由市政自来水切换为湖区供水,周边绿地也全部实现湖水灌溉,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可达48.6万立方米。
2021年以来,唐山市高标准建成高新城市品质提升区等5个海绵城市综合示范片区,建设示范项目192个。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