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防涝是守护城市生命线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今年,南方多地出现超历史极值的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严峻,给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带来了巨大考验。自2017年起,福建省福州市创新实施水系联排联调机制,融合城市应急防涝、内河“水多水动”和“网厂河一体化”管理3个应用场景,综合施策、系统治涝,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责任落实,发挥联排联调机制统筹协调作用。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高效的体制机制支撑。一是要落实省负总责、城市具体落实的内涝治理管理体制,切实发挥省、市两级排水防涝责任人的组织领导作用。二是发挥好联排联调机制作用,建立本省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实行省内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和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机制,灾情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队伍排涝救灾。福州市创新城区水系治理体制机制,通过整合隶属多部门的涉水机构,成立联排联调中心统筹负责城区水系管理调度指挥,同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应急联动。实行“网厂河一体化”管理机制,构建城区排水防涝“一张图”指挥体系和全过程考核体系,推动城区内河水系治理和内涝防治向综合系统治理转型。
补齐设施短板,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城市排水防涝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持续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工程体系,提升城市韧性。一是系统推进排水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加快补齐设施短板。二是加强隐患排查,做好易涝积水点和风险点整治,重点加强地下空间的防涝措施。福州市通过开展晋安河直排闽江通道工程、“六湖三园一池”调蓄工程以及2500余公里地下管网清疏、改扩建工程,不断完善城市排水设施体系,提升设施排涝能力。科学调度水库流量,通过减少及停止生态补水、城区水体预排预泄、沿江闸站只出不进、上游水库错峰调蓄等调度措施,实现城区水库及重要水体水位的有效控制。斗门调蓄池在地上设置公交停车库、地下设置约16万立方米的调蓄池,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调蓄雨水。
夯实治理基础,加强排水防涝“软件”保障支撑。一是加强专业化人员、装备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各类应急培训和专项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灾后恢复的能力。二是科学编制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加强降雨规律分析,系统谋划建设项目,提高工程设计标准。三是加强科普宣传,规范信息发布,增强公众防灾避险意识。福州市持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在常规排涝抢险队伍基础上,通过引进机动救援支队、采购社会化抢险服务等方式,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等机动应急抢险力量,有力保障对紧急险情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集“眼、脑、手”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平台,实现对城区库、湖、池、河、闸、站的智慧精准管控。通过水系智慧管理与数字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由“人防”治水向“数字”管水转型。
风雨不动安如山,扎实防涝保民安。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人民至上”初心,践行“生命至上”使命,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行动力,绷紧“防汛弦”,拉满“排涝弓”,扎实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