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西部干旱区如何防治地下水污染?乌鲁木齐探索管理经验
西部干旱区如何防治地下水污染?乌鲁木齐探索管理经验
发布日期:2024/9/27 11:43:45
    “自2021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围绕5大任务32项具体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试点示范,目前24项具体工作已全面完成。”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越介绍,通过具体任务的落实,逐步构建完整的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建立了统一、协调、高效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新格局。

    作为我国西部唯一一个成功入选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试点建设名录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试点建设有何特色?又有哪些经验做法可复制与推广?

    新措施——

    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初步实现综合管理“一张图”

    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顶层宏观设计,印发《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明确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保护、“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和经济政策探索5个方面的内容,共计32项具体任务。

    “试点建设中,我们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分区防控、分类管理的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模式开展。”赵越说,利用已有成果,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新措施,逐步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水平,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土壤与固体废物管理科副科长吕尧介绍,在水源地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报告》。将地下水功能价值高且地下水脆弱性高的区域(扣除保护类区域)划定为管控类区域,其中污染源荷载高的区域为一级管控区,其他为二级管控区。为保证重点区的完整性,探索将地下水功能价值中等区域作为参照管理区域,分别纳入一、二级管控区,管控要求与一级、二级管控要求相同。

    同时,大力实施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网示范项目并充分运用项目成果,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其中,试点构建平原区区域自动监测网络,实现11参数的实时监控及污染预警预报;建立地下水基础信息数据库,为下一步有效推动地下水环境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依据;初步实现综合管理“一张图”,通过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水质变化趋势研判与可视化展示。

    不仅如此,乌鲁木齐市一方面通过大力开展自行监测、周边监测、隐患排查、渗漏排查等工作,对其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认真排查地下水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根据生态环境部《地下水生态环境执法检查指南(试行)》,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乌鲁木齐市地下水环境执法检查要点(试行)》,明确6大方面24项检查项目,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及其他重点污染源纳入执法监管重点工作及日常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

    按照《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的筛选要求,乌鲁木齐市加大源头防控力度,将土壤、环境风险重点管控单位纳入筛选原则。“结合本市管理实际,对筛选原则进行动态调整,在确保筛选原则符合国家环境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更具可操作性。”吕尧说。

    新方法——

    实施3大支撑性项目,探索地下水污染防治、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调查技术等

    在试验区建设中,乌鲁木齐市实施了“重点区域建设用地及其历史纳污地表水体周边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乌鲁木齐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乌鲁木齐河流域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调查”3个支撑性项目。

    在新疆新化化肥厂地块、红苇湖、柴窝堡湖,乌鲁木齐市开展重点区域建设用地及历史纳污水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调查,对地下水与地表水迁移转化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地表水—地下水协同污染防治新方法。

    吕尧介绍,通过多方式多途径,识别地块地层岩性结构、地表水—地下水补排关系、特征污染物时空分布,刻画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交互过程及演化趋势,评价典型污染物质在地表水—地下水中的风险。建立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健康评价与优化管控技术,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体系和协同防治技术方案,探索建立规划—源头防控—长期监管的典型污染源全过程监管模式。构建地表水—地下水水源地联合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地表大地下,宏观到微观的水环境监管体系。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平台与监测数据互通,进行区域水污染预警预报。

    开展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调查,探索建立干旱半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清单、建设“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多要素动态监测站点,以及建立健全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保护政策体系。

    吕尧说,在北部重点区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建设了国内首个干旱区GDEs多要素观测站和系统平台,通过大气、植被、包气带和地下水4个监测子系统,观测获取自然资源中各要素特征的第一手数据,并跟踪研究及预测发展演化趋势。通过监测获取关键参数和相应数据,构建水文生态模型,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探索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调查新方法,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调查提供依据。”吕尧表示,通过开展流域近年来遥感解译,对已有水文地质调查、水资源评价、生态环境演变资料的分析,结合干旱区依赖地下水植被生态系统研究进展,初步形成了流域依赖地下水植被生态系统调查技术方法。

    此外,开展了乌鲁木齐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结合以往相关成果,选定7处有代表性的重点污染源开展典型污染源调查,确定部分潜在风险区域,为后期精准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利用“直接看、间接探、方法算”模式,探索重点企业地下水渗漏排查新方法。

    新成效——

    经过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凝练成果,试验区环境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经过近三年的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凝练成果,试验区环境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赵越表示,在实践中他们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方法,并取得成效,为西部干旱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经验。

    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据吕尧介绍,在管理体系方面,《建设方案》的印发,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自然资源、水务等重点部门配合,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区(县)级政府全面落实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在管理措施方面,针对企业执行《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工作中,依然存在不会操作、不知道排查重点、不知道防渗排查报告如何编写的问题,借助“乌鲁木齐市‘双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采用监测井检测法、管道机器人(CCTV)/管道潜望镜(QV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玻璃水槽检测法以及瞬变电磁等方法进行渗漏排查工作。“根据不同生产工艺选取不同渗漏排查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分析,为总结形成不同行业的渗漏排查技术指南提供依据。”吕尧说。

    同时,针对地下水污染不易察觉的问题,依托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示范项目,通过三维地质模型,展示污染物迁移途径,探索形成污染源“精准”排查技术,支撑试验区建设工作。针对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影响的关系,开展地下水与地表水污染转化及协同防治研究,探索构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预警平台,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协同污染防治的新格局。

    在管理制度方面,依托地下水试验区三大支撑项目,探索搭建自然资源—生态多要素动态监测系统,实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共建、共享的信息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乌鲁木齐市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研究报告;探索形成地下水与地表水污染转化及协同防治研究报告。

    吕尧表示,三大支撑性项目成果,有助于乌鲁木齐市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环境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辽宁从六方面实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新突
焦点访谈丨要“面子”更要“里子” 看不见
治好“小流域” 绘好“大生态” ——沙市
重庆彭水:五水共治 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领
广安累计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87个、完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召开现场会 进一
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退役动力电池、
第26届中国环博会——国际沼气与农业废弃
国央企扎堆布局水处理,为哪般?
深圳大鹏东山海堤重建 获评海绵城市典范
热点资讯排行
1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2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3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4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5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8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9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