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政策 > 安徽省出台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安徽省出台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发布日期:2022/12/13 10:17:37
    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近日,安徽省住建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安徽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着;到2030年,城乡建设方式基本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到2060年,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美好人居环境全面建成。

    绿色低碳城市

    力争2024年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方案》要求,全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园林城市建设。推动组团式发展,组团内平均人口密度原则上不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个别地段最高不超过1.5万人/平方公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系统修复湿地等水体以及山体、废弃地,加强生态廊道、景观廊道、通风廊道、滨水空间和城市绿道统筹布局,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组团间的生态廊道应贯通连续,力争到2024年,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道路网密度应大于8公里/平方公里。新建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80米。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发展,到2030年底,LED等高效节能灯具使用占比超过80%,30%以上城市建成照明数字化系统。

    加强街头绿地游园建设,到2025年底,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加快城市绿道步道互联互通,到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超过1公里。

    绿色低碳县城村庄

    新建县城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超过40米

    《方案》要求,全省开展绿色低碳县城建设,位于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城建成区人口密度控制在0.6-1万人/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比值控制在0.6-0.8,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最高不超过18层,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确保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到位。新建县城内部道路红线宽度不超过40米,广场集中硬地面积不超过2公顷。

    开展绿色低碳村庄建设,鼓励新建农房向基础设施完善、自然条件优越、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景观环境优美的村庄聚集。

    绿色低碳社区

    到2020年底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

    根据《方案》,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到2030年底,城市的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通过步行和骑行网络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60%的城市社区先行达到创建要求。

    鼓励选用低碳节能节水家电产品,到2025年底,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节能节水家电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绿色低碳建造

    到2030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

    《方案》提出,我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建筑。到2030年底,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吨/万平方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

    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2030年前,新建居住建筑本体达到75%节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体达到78%节能要求,建成一批超低能耗建筑等高于现行节能标准的试点项目。推行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使用。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到2025年底,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达到一星级及以上。

    既有建筑和设施节能降碳

    推进海绵、节水型城市建设

    《方案》提出,全省大力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底,城市建成区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45%。

    加强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力度,到2025年底,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地级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80%的县(市、区)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到2030年底,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地级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30%以上。

    加强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或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设区市因地制宜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30年底,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

    来源:中安在线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河(湖)长累计巡河约2.2万次,广州天河
新修订的《排污许可管理办法》,哪些内容值
中国水协2024年会四大聚焦亮点纷呈 城
河北启动城市排水防涝准备工作
广西积极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阳泉市财政局下达省级补助资金 支持城镇排
雨水入河、污水进厂!延吉市雨污分流改造项
滁城排水管网实现“一张图”智慧管理
武汉水资源保护交出“亮眼”答卷
福州创新内河排口“蓝转绿”机制 今年计划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10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