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重庆改革开放30年来环境保护取得六大成效
重庆改革开放30年来环境保护取得六大成效
发布日期:2009/1/17 11:03:22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全市环保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重大决策和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环境保护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1974年11月,重庆在全国各省、市中最早成立作为一级局的市环境保护局。30年来,环保工作走过了不断重视到高度重视的历程,摆上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直辖后,中央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四件大事”之一交办给重庆,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二是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从2000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完善了环境保护投入保障机制,环保投入逐年增加。2007年环保投入达到100亿元,占全市GDP的2.5%,是1980年-1990年10年间全市环保投资的10倍。目前,全市初步建立了以推进环境保护“四大行动”为主的环境质量改善机制,以“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主的环境执法部门联动机制,以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节能减排为主的环保实绩考核机制,以畅通重庆市“12369”环保举报受理为主的环保社会监督机制,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格局。

    三是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实现了污染治理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落后到先进并形成较大规模的转变;污染治理手段从单一到综合,从末端治理、点源治理向以环境预测、规划为指导,抓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污染监管方式由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向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总量减排和环保“四大行动”深入推进,促进了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全市已先后建成59个城市(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42个城市(小城镇)垃圾处理场项目,全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从直辖前的0%分别达到现在68%和72%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两项指标2007年实现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较2006年下降3.88%和4.81%。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的天数,从2000年的187天上升到2007年的289天,为开展空气质量日报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70年代的不到10%提高到目前的33%,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四是严格环境准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规划环评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试点。制定了《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锶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火电、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分步对主城区有环境污染和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131户工业企业实施搬迁,近五年已完成49户主城区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改造,关停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造纸、小火电企业2100余家,遏制了“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五是加强环保法治建设,确保全市环境安全。相继颁布实施了16部地方环保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细化了环保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各项制度。特别是2007年新修订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按日计罚”、“加倍处罚”和处罚企业负责人等措施,对打击和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不断强化环境执法,违法行为高发势头得到遏制。坚持强化风险防范,建立了市、区县和企业三级环境安全防范网络,完善了监控、预警、应急和善后体系,妥善处理了82件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是环保基本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水平与能力显著提升。市级环保部门人员编制由上世纪70年代的30名增至现在的500名,40个区县(自治县)均设有一级局建制的环保局,100个乡镇设立了环保机构或专(兼)职环保员,全市形成了市、区县(自治县)、乡镇三级环境管理网络体系。全市41个环境监察机构、22个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市环境监测中心和6个监测分中心应急监测能力已基本形成。原有的21项行政许可项目已归并为11项,98个建设项目审批类别下放了83个,优化办事流程57项,缩短办事时限81项。建立完善了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管理制度和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引导和服务招商引资。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雨污分流
实行“预防+统筹+规范+科技”管理模式,
福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福州
南阳市市政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微改造” 提
南昌:雨污分流改造忙 全力拉满“进度条”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6月1日起
高质量监测数据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