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面源污染不治 何来一湖清水?
面源污染不治 何来一湖清水?
发布日期:2009/11/4 9:44:03
 本期关注——

  编者按

  我国湖泊资源丰富,拥有天然湖泊24800多个。

  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达到88.6%,大中型湖泊如太湖、巢湖、滇池已处于严重富营养状态,洞庭湖、南四湖、洪泽湖等湖泊也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

  此外,一些湖泊相继暴发水华,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为进一步加大湖泊治理保护力度。中央计划投入300多亿元开展“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其中,“十一五”以来用于湖泊治理的资金已超过20亿元。

  为贯彻“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重要战略思想,我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湖泊污染的治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涌现出了一些湖泊治理的成功经验。

  例如,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太湖流域通过摒弃落后生产方式、多措并举治理面源污染、建设环太湖防护林和湿地等措施,使太湖污染治理取得初步进展;梁子湖流域将成为湖北省首批展开区域限批与生态补偿试点的区域,在保护梁子湖水体健康的基础上,引导推进梁子湖流域发展生态经济;贵阳市把“两湖一库”区域湿地工程作为贵阳市实施的“两湖一库”污染治理措施之一,治理生活污染,净化“两湖一库”等。本报编辑撷取部分报道,以期给各地湖泊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带来启示。

  同时本期“与山水对话栏目”也刊发了“洱海月照苍山雪”,向读者展示苍山洱海的绮丽风光、当地环保部门为保护苍山洱海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取得的成就,以飨读者。

工作人员拆除太湖围网养殖建筑。 资料图片

  中国环境报记者 高杰 见习记者 李玉芳 闫艳

  农业面源污染是太湖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治理面源污染?面对太湖流域乡村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严峻的防治形势,江苏省太湖流域各地矢志探索有效路径,使太湖流域在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改善方面取得初步进展。

  武进:多措并举治理面源污染

  近年来,对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氮、磷的流失。

  2008年,江苏省展开第一期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工程,其中,武进区的涉农项目就达到34个。目前,除滆湖围网养殖综合整治工程尚未结束外,其余33个工程项目已经全部竣工。

  2009年,武进区继续申报第二期省级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工程97个,重点围绕入太河道流域综合整治展开,规划总投资2.46亿元。武进区紧扣水环境整治和全国生态区创建两大目标,突出重点,在畜禽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治理、绿化造林、化肥农药减施、蓝藻打捞和水葫芦放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按照《关于规范全区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武进区已全面完成了漕桥河流域所涉及雪堰、前黄两镇24个行政村养殖户的整治。

  为较好地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今年以来,武进区新开工建设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25处,日处理能力已达1544吨。

  利用水葫芦进行生物治污,是武进区治理太湖水环境的一大重要举措。今年,武进区计划放养水葫芦5000亩,目前已在太湖水域新建化浪浮床1500亩,放养水葫芦1150亩。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科学技术的有效介入和投入。武进区由区政府和省农科院合作,年处理淤泥1万吨、蓝藻1万吨、水葫芦渣8000吨、秸秆1.2万吨、猪粪及沼渣1万吨,生产有机肥料3万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宜兴:摈弃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没有沟沟塘塘的洁净,太湖流域将丧失净化功能,江南水乡的乡村情韵将何处觅?为还百姓一汪清水,宜兴市在推进有机农业建设方面采取四大措施: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撤出渎边公路以东区域水稻种植面积,共撤出水稻种植面积近1.6万亩。同时,引导“三资”投入,开发“水改旱”土地,进行集约农业经营,大力推广经济林果、花卉苗木、林地套种中药材、特色蔬菜等农作物种植,加快绿色农业发展进程。

  ——实施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实行太湖一级保护区内水稻、小麦、油菜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在一级保护区内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及绿肥。此外,积极推广有机栽培生产技术,建立水稻有机化生产示范区,实行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施肥、统一管理,以点带面,依次推开一级保护区水稻有机化生产先进模式。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今年年内全市施化肥、农药量要比上年下降5%以上。

  ——发展“三品”有机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组织开展“三品”认证与管理。至今全市“三品”种植面积达7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70%以上。通过有重点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发展“三品”农产品,达到改善太湖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推广氮磷生态拦截工程。结合生态拦截系统和自然湿地形成生态屏障,有效拦截、吸附和降解氮磷等养分,减轻面源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丰富生物多样性。近两年来,在一级保护区内共建生态拦截沟渠塘(支浜)近15万平方米。

  苏州:为太湖戴上一道道绿环

  2008年,苏州市将环太湖生态防护林和太湖流域湿地保护目标定为:环湖1公里范围内新增2.35万亩生态林,组织并实施苏州东太湖湿地恢复工程,为太湖戴上了一道道“绿环”。

  环太湖生态林建设工程位于苏州市太湖沿线纵深1公里范围内,分别由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承担建设,2008年12月竣工后,通过了省市联合验收,核实造林面积2.3万余亩。东太湖湿地恢复项目位于吴江市七都镇,核定总投资1166万元。

  此外,2008年苏州市分别在吴中、相城两个区和吴江、常熟两个市组织了实施池塘水净化及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吴中区太湖流域渔业养殖池塘水净化和循环利用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3000多万元。这个项目通过采取种植水草、移植螺蛳、营造湿地、水循环净化、生物制剂转化等措施,养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大幅下降,净化率达到61.4%和68.2%。氨氮、高锰酸钾等其他水质指标也明显改善,均达到太湖流域吃糖养殖水一级排放标准,养殖水节本实现零排放,减排效果明显。

  在化肥使用上,苏州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减了碳铵等氮肥的投入,增加了复合肥、有机肥和生物肥的施用,推广节肥高产杂交水稻20万亩,化肥使用强度比上年下降了6%以上。

  在农药使用上,苏州市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农药使用强度比上年下降了5%以上,生物农药使用比例上升到28%,同时注重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防技术,农业综合防治面积达597万亩次,推广抗耐病虫品种面积达250多万亩次,采用灯光诱杀杨树害虫等物理防治技术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次。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雨污分流
实行“预防+统筹+规范+科技”管理模式,
福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福州
南阳市市政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微改造” 提
南昌:雨污分流改造忙 全力拉满“进度条”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6月1日起
高质量监测数据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