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北京水源生态保护体系是全国未来十年推广方向
北京水源生态保护体系是全国未来十年推广方向
发布日期:2009/12/7 9:41:22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依山傍水,择地而居。因为有了水,所居之地也有了灵气,有了美感。


  如今,偌大的北京:天蓝蓝,水清清,逐渐转型为“宜居之城”,这主要得益于北京水务工作治水有道和护水有方。


  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深有感触地赞叹:北京市从山顶到山脚、从河道到水库、从水源到再生水的水源生态保护体系,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全国未来10年推广的方向。


  北京的用水重心在城区,水源在郊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务专家考察了顺义、怀柔、延庆等区县的引温济潮工程、妫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饮水安全、用水计量、节水高效、雨洪管理、中水回用”新农村循环水务工程和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从山区到平原,从小流域到大流域,实现“有水的河、生态的河、安全的河”的生态文明工程。


  北京的山区面积100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山区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全市现有85座水库,绝大部分在山区。科学地保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涵养水源和保护水质至关重要。


  伴随着北京山区经济发展,山区生态环境压力凸显:种植业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养殖业产生的废水,使水源地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大批城市居民到山区的景点、民俗村、垂钓园、采摘园休闲度假,在给山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留下了污水和垃圾,严重影响河流和水库水质,对水源安全构成威胁。


  北京市水务局决定从源头抓起,制定了水源保护规划,划定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在山区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从山顶到山底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为水源地构建绿色屏障。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毕小刚向院士、专家们介绍说: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防线: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和中山,实施封山禁牧和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植被。


  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和丘陵地带,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防线:在河道库区周边整治河道,清理垃圾;封河育草,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发挥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的生态系统。


  毕小刚说:“在实施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大山深处的人口集中区和养殖区共建设80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00余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使小流域治理得到逐步改善”。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年节水达到1000万立方米,减少入库泥沙36万吨,减少污水入库300万立方米,目前已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20条。按照规划,北京今后每年还要建设1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最终实现让清水下山,山区水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在污水治理方面,科技人员研发了污水处理高效工艺,使污水处理实现了质的突破。引进和开发了A2/O、SBR和超滤、微滤、五因子除氮脱磷、臭氧等除色脱味等多项污水深度处理新工艺,使再生水水质水量得到大幅度提高。COD削减率由30%提高到80%,出厂水质达到国家二级B标准”。


  “郊区新城建成1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70%。采用分散处理、集中处理和接入市政管网3种模式,大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新技术示范。采用了膜生物反应器、土地处理、人工湿地、生物流化床、集成式生物滤池、高分子生物膜等多项新技术,建设189处污水处理示范,415个村级污水处理示范设施,污水处理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快推进”。


  在参观北宅新农村循环水务工程时,一进污水处理厂,记者就看见几尾红色鲤鱼在水池里活泼地游动。不问不知道,这些水竟然是中水。怀柔区水务局局长堵凤春介绍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除了绿地灌溉,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再生水引进新建的居民小区,用于冲厕”。


  北宅污水厂南侧有一个蓄水池,可以蓄水,也可以存蓄再生水。周围的青青杨柳和房屋倒映在蓄水池中,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成为北宅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很多村子都修建并运行着污水处理厂,由此看来,北京非常重视饮用水安全,处理后的再生水用做生态用水和冲厕,将之资源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说,“别的省份我看过不少,也有一些污水处理厂,但不像北京这么密集,而且管理很严密。”


  妫水河在官厅水库的上游,是延庆的母亲河,流经7个乡镇,流域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惠及24万人。延庆县县长孙文锴详细向院士和专家们介绍了延庆县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纲要》和《延庆县妫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综合规划》,把妫水河流域1042平方公里全部纳入治理和保护范围,重点实施了妫河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城市雨污分流、县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在线监测、妫河下游水体循环工程和妫河生态走廊、官厅水库库滨带等水源保护工程,使妫河下游水质明显改善,提高了官厅水库的入库水质;加大对野鸭湖、妫河、三里河等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完成《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建设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


  院士、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妫河河滨带生态走廊、上辛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大浮陀生态清洁小流域、小浮陀村供水站、博雅湖、谷家营湿地和官厅水库库滨带建设,仔细询问了土地流转、生态治河、安全饮水、雨洪管理、水质净化、中水回用等情况后表示,延庆县通过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水务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一是强化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有效保障了首都水源安全;二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有效巩固了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三是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有效推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不断加强污水治理,成功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截止到2008年底,延庆县共修建蓄水工程606座、污水处理厂80座、机电井1829眼、万亩以上灌区3处、节水灌溉农田33.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0.09平方公里。特别是自2005年统筹城乡水务管理以来,3年来解决了9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发展农业节水面积达7万余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使全县7万移民受益,1000名农村管水员将4级水务管理体制延伸至最基层,同时为他们带来年收入600万元,水土保持工作巩固了延庆县良好的生态优势,有效地涵养首都水源,白河堡水库已累计向密云水库调水6.1亿立方米。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延庆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成功地保持了首都西北一片净土、净水、净气。


  温榆河是唯一起源于北京境内,且四季水量充沛的河流,有北京“母亲河”之称。然而,由于多年来人们挖砂采石和乱倒垃圾,温榆河早已成了一条污水河。为改善水质,防止污水下渗,经过反复研究,水务局从起点沙河水库开始,在沿库区岸边由低到高依次种植了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在温榆河昌平段建成白各庄湖、郑各庄湖、羊各庄老河湾、蔺沟入口湿地和北七家5处大面积人工湿地,随后,把污水引入种植着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湿地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水生植物吸附后,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在温榆河的7个较大排污口,北京水务局根据排出水质和水量的不同,采用曝气增氧、稳定塘沉淀分解、砂石过滤、生物膜降解、生物通道处理等综合措施,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近年来,温榆河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一片片沙地柏、油松沿河岸繁茂生长,天鹅、白鹭、野鸭等20多种水禽又重新回到温榆河的怀抱。


  通过治理,官厅黑土洼、延庆三里河、顺义汉石桥和怀柔水库入库口等流域1713公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一批昔日的污水河如今变为清水长流的自然河,从而使地下水源也得到保护。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绍堂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蚊虫乱飞的乌黑恶臭的场景到如今的郊外绿洲,这些年北京的水务治理的确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水循环是无限的,认识到水的这个循环规律对水的保护非常重要。”王绍堂说,“北京要继续坚持尊重水循环规律,坚持循环水务的治理理念”。


  为了管好郊区村一级的涉水事务,全市成立125个农民用水协会、3927个村分会、10800名农村管水员,具体负责农村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农村公共水务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等业务工作。


  “退耕还林后,林产归国家还是个人所有?不能种植了,农民的收入是不是减少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问。毕小刚副局长回答说:“农民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原来,除了土地补贴,当地农民还可以担任护林员、管水员、卫生员等,这些岗位每人每月能获得500元的补贴。此外,还可以在树下种些花卉和药材补贴家用。


  “对这些管水员有没有考核指标?”魏复盛关心地问道。毕小刚回答说;“这些管水员的选拔、考核和换届都有一套管护标准,每村两位,负责安全引水、污水治理、水源保护、报告紧急水事件等。”


  北京市从上到下形成了市水务局、区县水务局、基层流域水务站、农民用水协会4级水务管理体制。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北京市在生态涵养发展区继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3年内规划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3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0平方公里。”记者 周振勇 晏琴通讯员 俞亚平 郑秋丽报道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雨污分流
实行“预防+统筹+规范+科技”管理模式,
福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福州
南阳市市政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微改造” 提
南昌:雨污分流改造忙 全力拉满“进度条”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6月1日起
高质量监测数据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