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北京要靠中水一解燃眉之急
北京要靠中水一解燃眉之急
发布日期:2009/12/15 10:14:29

  北京水价每立方米将上调0.9元,引发各方关注。北京城北的奥运村小区中就有居民反映说,自来水价格将是再生水价格的4倍,希望能通再生水。而在不久前的一次水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已透露了北京对再生水利用的布局,到2014年,要实现年利用量8亿立方米的目标。与之相关的厂网建设已经在北京排水集团(以下简称北排)的主导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不过,北京现阶段将污水资源化方向定位为工业、河流、园林及市政杂用水等大客户,全面开花还要等待政策机制的完善。


  ■数字从2004年起,北京就把再生水纳入全市年度水资源配置计划中,利用量逐年加大。工业方面,全市9座热电厂冷却用水全部用再生水替代,年利用再生水量1.2亿立方米;农业方面,全市建有58万亩再生水农田,年利用再生水2.8亿立方米;环境方面,全市10余处湖泊、公园以及70%以上的城区河道都已把再生水作为其主要水源,年利用再生水1.8亿立方米;市政杂用方面,再生水用于绿地浇灌、道路冲洒、施工降尘等,年利用再生水2000万立方米。


  2008年,北京地表水利用量由11.7亿立方米减少到5.7亿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由同期的27.2亿立方米减少到23.4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从无到有,发展到6亿立方米,占到全市总用水量的17%。


  在城市建筑小区采用中水系统后,居住区用水量将节省30%~40%,同时排放量减少35%~50%,在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科研事业单位可节水40%左右,对一般居民住宅,可节水30%左右。


  政府大手笔全面布局北京市政府给予50%的投资补助,目前只给了北排;"再生水利用属于公益事业,在初期发展中,出现所谓国进民退的现象是有利于发展的。""再生水事业的发展绝对要靠政府",说这话的是北京排水集团总经理杨向平。"管网及相关设施的巨大投资,水价定价机制并未市场化,标准、监管等机制的缺失,让再生水利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市场化"。据他透露,在北京对污水资源化设施建设的布局中,北排担当了主力。北京市政府对相关建设给予50%的投资补助,目前只给了北排。"再生水利用属于公益事业,在初期发展中,出现所谓国进民退的现象是有利于发展的。"杨向平说,北排旗下的污水处理厂的相关改造、管网铺设在年内已经全部开工。"目标是北排集团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在两三年内全要具备污水深度处理和再生水向外输送的能力",他表示,在不远的将来,北京市所有大的污水处理厂都要进行提标改造和污水再利用设施建设,才能达到再生水250万吨/日的计划供应量。全面铺开的规划建设自然需要不小的手笔,说起成本,杨向平直言不讳:"这将是很大一笔投资。特别是管网铺设,1米就得两三百块钱的建设成本,1公里管网的费用大概就要200万~500万元。"北京在再生水利用上的大手笔缘于日益紧迫的"干渴"。程静说,按照原规划,到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实现年引水10亿立方米进京。但如今推后至2014年,这对于北京水资源供需平衡是巨大的挑战。"加快循环水务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进程,不仅是北京水务的长远战略,更是现实的紧迫任务。""用3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8座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以及城区最后5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出水标准一步到位、年产再生水8亿立方米的目标。"在程静看来,在短期内大幅扩大再生水利用量和提高水质,对现有设施而言相当困难。"污水处理厂的改造需要在现有处理厂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输水管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在城市建成区内完成,任务十分艰巨。"程静颇有些无奈:"前几年,北京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都在下游。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为例,当时没有考虑到再生水回用,出水标准也仅为二级。后来为了利用再生水,先是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7万立方米的再生水厂,对出水进行深度加工;接着又建设了一条长达46公里的管线,输送至热电厂用户。这个项目的实现过程之长、实现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今,北京已经全面起步的再生水资源建设计划,意味着更多的建设、运行成本。


  "但这也是北京必须的选择。"程静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缺水已成为更多城市面临的问题,污水资源化就成为城市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但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他建议,今后在污水处理厂建设布局上,要改变集中在城市下游的做法,注重处理与再生利用相结合;在规模上,改变以大为主的旧思路,注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北京城乡接合部、新城等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已经按照这样的思路开始建设了。"如何确保水质安全稳定?


  提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河流水体标准在业内是没有依据的,但为了使北京的地表水达标,只好先选择一个标准实施了。


  "要让再生水进入水资源配置,在更广泛的领域替代清洁水,再生水水质必须安全稳定。"程静说,尤其是热电厂用水,对氨氮、总磷和氯化物等指标非常敏感,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电厂用户一天要检测6次。"程静说,除了要扩大供应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再生水的水质。而由于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北京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水水质标准"的目标。程静解释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资源状况、环境容量差异很大,采用统一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难以有效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水环境问题。在北京这样的缺水地区,污水处理厂出水即使达到排放标准,由于河道没有天然径流,环境容量很低,仍然不能满足水功能区划标准的水质要求。


  "北京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要实现再利用,就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标准。"程静表示,严格地说,他们提出将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河流水体标准在业内是没有依据的。但是为了使北京的地表水达标,只好先选择一个环境标准实施了。对此,他提出,相关部门应对再生水利用标准等进行严格规范和分类指导。


  当然,在水质安全保障上,除了工程技术因素,加强安全检测,配套工作也要做好。程静说,由于北京城区有70%以上的河道使用再生水。"再生水水质不比天然地表水,要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就要特别采用生物、工程手段。比如选择适应北京气候和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建立湿地再净化系统,在全市重要水域建设8个水循环工程等。""在再生水利用方面的高效监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管企业生产合格产品,二是监督在规定使用的领域内,强制使用。"据悉,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污水处理监管体系,由市水务局直接负责城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委托专业机构检测,并加强在线监测。"2008年,我们还向城区各污水处理厂派遣监督员,建立管理数据库。"程静表示,总体来说,北京污水处理事业已经从削减污染物向再生利用目标转变,从提高利用量向水质水量保障率转变。


  为何青睐大客户?


  "抓大放小"出于一段时间内对成本、监管等方面的考虑;管网铺设将直接服务于主要用户;6亿立方米的用量中,工厂、河流、市政是最稳定的主要用户。


  北京在再生水建设方面采取了由大型国企主导的形式。对此,杨向平解释说,这种"抓大放小"是出于开始阶段对成本控制和加强监管等方面的考虑。"现在全北京有两三千家小的中水厂,加起来也就一两万吨的供应量。而北京现在由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大中水处理厂就有8家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几十万吨的生产量,未来还要发展到250万吨。规模经营有利于污水资源利用地开发建设、规范管理。"而在目标用户方面,北京同样将目光投向了"大客户"。杨向平并不讳言,管网铺设将直接服务于主要用户。"首先要往河里铺,直接用于补充河流用水。其次要向工厂铺设,供给大的工业用水用户。第三则是给市政,用于市政及园林用水。"这同样是出于规模效益的考虑。据悉,在北京2008年6亿立方米的用量中,工厂、河流、市政是最稳定的主要用户。


  一方面,由于先期投资比较大,见效慢,回收期长,许多企业缺乏自己建设中水回用系统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由于开展回用要求建设另一套给排水系统,使其只能在新建筑中使用,这也大大影响到再生水惠及普通居民的范围。那么,北京对再生水利用的布局中对分散的单位或是居民区是否也有考虑?对此,杨向平表示,居民区等局部区域的中水利用将来主要依靠独立的再生水处理站。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因地制宜利用再生水的思路,这也是德国等国的经验。"按照规划,如果沿线有主管网,也可以因地制宜就近铺设管网,促进区域再生水的利用"。


  定价和成本严重背离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分级供水、分级定价的思路,是比较经济的。


  "现在北京再生水的统一定价是一元钱一吨。"杨向平说,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在北京用再生水还是很划算的。但他本人也向记者"倒苦水",这一元钱的定价和成本是严重背离的。"按照现在的标准,仅处理成本就达到2.5元左右。"而这中间的差价,都要靠政府补贴。据了解,目前北京中水利用是在政府补贴下进行的。以北京市昌平区新建的一个BOT再生水厂项目为例,水厂建设吨水投资在5000元左右,运营成本为每吨水1.7元左右。目前,北京市对这样的中水处理厂每吨水补贴0.7元,然后将中水销售定价为1元/吨。到2014年北京中水使用规模要达到8亿~9亿立方米。在没有提高水价和利用市场机制消化成本的情况下,北京市中水利用的财政补贴规模要在6亿元左右。


  当前,对于大量存在的"自给自足"的小再生水利用模式,政府的建设和补贴无法完全覆盖。在成本控制、供水稳定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分散利用的效益。对此,有专家建议,应适当提高中水售价,让投资中水真正实现有利可图,实现中水回用由"行业"向"产业"的转变。


  而杨向平则提出,再生水的用途和用户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分级供水、分级定价的思路,是比较经济的。"对于再生水的发展,首先要有分级的概念再来谈投资运行的问题。"他解释说,比如工业冷却用水,要求非常高,成本也就很高。但对于较高的自来水价格,即使反映成本的中水价格对企业来说也是经济的。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雨污分流
实行“预防+统筹+规范+科技”管理模式,
福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福州
南阳市市政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微改造” 提
南昌:雨污分流改造忙 全力拉满“进度条”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6月1日起
高质量监测数据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