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行业 > 低碳经济还安徽芜湖绿水蓝天
低碳经济还安徽芜湖绿水蓝天
发布日期:2010/11/22 8:49:50

  高能耗企业的节能新技术、环保工程的紧张建设、新型节能产品的开发,随着2010“江淮环保世纪行”执法检查组的足迹,发现节能减排的意识已贯穿到芜湖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值此“十一五”收官之际,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人振奋,而环保的丰硕成果同样令人欣慰。


  从市到县,从城镇到乡村,从街道到农田,检查组坚持到一线实地查看,好的经验要收集,不足之处要指明,“推动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变废为宝”的经济账


  多年来,炼钢这种高能耗工业带来的重污染总使周边笼罩在常年的“雾蒙蒙”中。而走在芜湖新兴铸管的厂区里,绿树葱茏,芳草萋萋。厂里人告诉我们,过去炼钢产生的一氧化碳不能回收,只能用明火点燃再排放,而现在利用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及干熄焦蒸汽等余热发电技术,年发电量可达2亿度,不仅节约了生产用电成本,而且大大减少了废气排放,过去被周围群众称为“点天灯”的明火燃烧再也不见了。


  工业企业是执法检查关注的减排重点,而所见之处,大家发现我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视作可持续发展的自发要求,主动走上循环经济之路。这种改变不仅没有增加他们的负担,还让他们从技术改造、创新管理、产品研发上尝到了“甜头”,企业节能项目陆续上马。


  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2007-2009年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累计下降27.7%。一批企业节能技改效果明显,研发出大量节能设备、产品和服务。如奇瑞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欧宝机电节能环保型家用冰箱压缩机,美的生产的新型节能环保空调等。


  市经信委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以来,全市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全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的20户重点耗能企业均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去年20户企业共计节约能源26.5万吨标准煤。


  今天的投资结构,明天的产业结构


  查看现场、汇报座谈,每到一处,检查组一项不落,对水系、扬尘整治,源头治污,环境违法处罚等纷纷提出了中肯甚至有些尖锐的意见和建议,较真的态度和务实的建议使主管部门受到鞭策和启发。


  “节能减排从根本上说,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把好‘引资选商’关,不能‘拣到篮子里都是菜’,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定要痛下决心舍弃,突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下一批、上一批’。” 此次“江淮环保世纪行”检查组的负责人说。


  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我市将结构调整与减排相结合,坚持从源头上提高项目环保门槛,强调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低能耗、污染小、高附加值的产业结构体系。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可能威胁饮用水源安全、污染物排放量大、无总量指标来源、周边环境不相容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经过几年清理整顿,现在,小造纸已全部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基本淘汰。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1.42万吨,预计可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氧化硫累计减排2.1万吨,已超额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


  “绿色”之风温暖江城


  节能减排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对小炉灶烟尘污染、矿山和水泥粉尘污染、重点水系污染整治、扬尘污染整治等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检查组成员也不容放过。


  污水处理厂是在各县区必看的项目,每到一处,检查组成员都将治污的工序一道道查看。“十一五”以来,我市先后建成投运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城南污水处理厂,天门山污水处理厂,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处理厂,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3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87.7%。


  作为市人大一直督查的重点项目,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历经3年,共清淤41.4万立方米,建设截污管道4.5公里,建设了补水系统,将多年的“龙须沟”变为了“生态渠”。对此,检查组成员不断强调,一定要继续加强整治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住保兴垾整治成果。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节能减排势头良好,“十一五”以来,城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年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5日,优良率达97%;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符合一类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在环保部公布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市名列全省第一。


  “城市只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营造好的投资环境,不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就谈不上和谐、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激发全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识。”检查组负责人感慨地说。(记者: 陈旻)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雨污分流
实行“预防+统筹+规范+科技”管理模式,
福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福州
南阳市市政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微改造” 提
南昌:雨污分流改造忙 全力拉满“进度条”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6月1日起
高质量监测数据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