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行业信息 | 国外行业信息 | 国内政策 | 行业技术 | 企业动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行业 > 新加坡水事
新加坡水事
发布日期:2009/1/15 15:39:30

站在4月15日刚刚向公众开放的165米高的全球最大摩天轮上俯瞰这座城市,你一定无法想像这是一个如此惜水如金的地方。夜幕苍穹下,灯火将整个城市映衬得通透明亮,黑色的块状水域分布其间,集合起来的面积远大于陆地空间。

    新加坡多雨,每年11月到次年2月会迎来一年一度的雨季。但因为地域狭仄,大量雨水如果不加蓄积,便会融入海洋付之东流。为了和海水争夺生存空间,这个不足700平方公里的岛国,如今已经拥有14个蓄水池和1个暴雨收集池系统,这些都是新加坡人引以为傲的“水细胞”。各个蓄水池之间有相通管道,过剩的蓄水将直接引入水量不足的池中。等到2009年,滨海蓄水池、榜鹅蓄水池和实龙岗蓄水池建成后,新加坡的集水区面积,将由目前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扩增到三分之二。

    除了雨水贮存之外,进口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是新加坡另外三个重要的供水来源,新加坡人还为其取了一个颇有危机感的名字——城市的“四大水喉”。1819年,斯坦福·莱佛士登陆了这片当时不过是丛林深处的沼泽的岛国,雄心勃勃地提出他的宏伟设想:新加坡将成为一个自由港,一个便利的淡水供应地,“我们将在这里铺设结实的鹅卵石以便于搬运水桶”。

     得益于自由贸易而迅速繁荣的新加坡,却无法藉由贸易通道来巩固其淡水供应地的名号。上世纪60年代,一天中水龙头断水12个小时以上,人人排队用胶桶盛水、大喊楼下关水龙头的日子,至今让新加坡人念念不忘。

    这也不得不提到与新加坡 “一衣带水”的重要东家——马来西亚。除了在判处毒品走私犯死刑这一点外,长久以来,双方恐怕在大多数问题上都很难站在同一立场上。自从1965年双方由于种族失衡引发暴乱、新加坡被排除出马来西亚联邦以来,水资源供应问题就成为彼此间争论不休的最大焦点。独立前的自治政府曾与马来西亚签署了两个供水协议,规定新加坡每天可从马来西亚联合邦柔佛州获得2.5亿加仑(1加仑约合4.5升)的生水。新加坡在1966年6月,特意到联合国宪章秘书处,将这个分家协定登记在案,保证一段时间内有可靠的水供应。于是柔佛州的水每天通过横跨两岸的两公里长堤上的三条大水管,输入新加坡。

    但这两个协议将分别于2011年和2061年到期。一旦纠结于经济利益,双方便开始陷入旷日持久的谈判,谁都不愿做出让步。马来西亚认为,出售给新加坡的生水每千加仑只卖马币3分钱,而购买经新加坡水厂处理过的水每千加仑却要马币50分,一出一进使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新加坡则强调,新方将净水返销马来西亚并不赚钱,甚至还倒贴钱。

    长久处于资源危机感之中的新加坡人,既懂得“惜水如金”的道理,又善于在水源开发上发挥创造力。当谈判进入僵局后,新加坡决定自力更生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水危机。新加坡环境与水源部环保伙伴联系署副署长郑振扬向记者介绍,2000年起筹建的新生水厂目前已经增加到4座,第五座也处于建设当中。所有废水都会通过城市中密集的地下网路被运送到这些水厂加以处理。现有四座水厂的产量,已经占到全国供水需求量的15%以上。

    一座面向公众的新生水展览馆也于2003年开放,在这里不仅可以亲眼目睹污水如何新生,还有讲解员向来访者绘声绘色的介绍水的重要性。在郑振扬的引领下,记者参观了这座如今被旅行者频繁光顾的展览馆。隔着玻璃窗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所有污水要经历“三部曲”——微过滤、先进隔膜以及紫外线消毒,才可以获得新生。经过3万次以上的科学检验,这些新生水被证实超越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50倍以上。

    目前的新生水主要供工业和商业使用,同时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每天也将2.3万立方米的新水与蓄水池里的原水混合,作为生活用水的间接来源。这也是沿袭了欧美一些国家推广新生水的传统做法。澳大利亚《星期天邮报》还曾经在当地展开了一项 “盲试”,向公用事业局取得一些瓶装新生水让澳大利亚人尝尝口味,并同来自其他水源的食用水进行比较,结果有1/3的公众认为新生水的味道最好。

    无论是口感还是纯净度,都不存在任何可质疑之处。但一部分公众依旧认为,再生水由生活废水净化而来,加上紫外线杀死了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所以拒绝饮用。为了打消公众疑虑,一些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都自告奋勇饮用再生水。在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已经工作30多年的3P网络署署长叶庆元告诉记者,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饮用再生水这个行列。

    当我问到陪同前来的郑振扬,新加坡海水淡化的技术是不是世界领先?这位副署长笑着对我说,中东那边可能会更先进吧,因为他们比我们还缺水。2005年9月,新加坡第一座私人企业设计、兴建、拥有的海水淡化厂——大士海水淡化厂投入生产,第一年运作中淡化海水的成本高达每立方米新币78分(大致合人民币4元)。看来在短期内依靠淡化技术寻求水源解决方案,即便对于人均GDP接近于美国的新加坡,也算得上是奢侈品。

    开源也需节流。从1997年起,公用事业局开始逐次提高水价。新收费制度的实施使得高用水量的家庭需要付出更高的税务。2000年7月1日起,家庭用户每月首40立方米耗水税提高至30%,若超过40立方米,则须支付45%的耗水税。2004年的用水量比1995年减少了11%,同期水费则上涨了一倍以上。新加坡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2012年人均家庭用水量由目前的160公升降低为155公升。

     据说人们总是喜欢用 “kiasu”这个词来形容新加坡人。这个词来自于福建话,意思是“害怕失去”。或许新加坡人更深切的懂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且这样的远虑已经收到成效:新加坡用水如今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骄傲的到世界各地的展会上推销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四大水喉”这种可持续管理水源的模式,也为新加坡赢得了2007年的斯德哥尔摩水资源奖。

链接

新加坡的公共“水课堂”

    新加坡主要水源之一的蓄水池,原本是“受保护地段”,不准民众接近。但自2004年,政府开始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鼓励新加坡人和水建立感情,从而负起保护水源的义务。#p#分页标题#e#

    2004年,公用事业局开始尝试用各种有趣方式向公众传达水的信息。其中包括创造了水亲善大使 “活力水”,用轻松易懂的方式向儿童解释水课题、出版水主题杂志《PURE》等。

   “活跃、美丽、干净——全民共享水源计划”也于2006年应运而生。公用事业局还与体育机构合作,在蓄水池推广如划独木舟、橡皮艇和赛龙舟等水上运动。

据AC尼尔森去年一项调查,10人中有8人对新加坡的水管理感到自豪,以新加坡成为他国的学习对象为荣。记者 张晶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电话:010-88372272 E-mail:1915838305@qq.com
最新资讯
结合城市更新加强雨污分流
实行“预防+统筹+规范+科技”管理模式,
福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现场观摩会在福州
南阳市市政环卫服务中心通过“微改造” 提
南昌:雨污分流改造忙 全力拉满“进度条”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6月1日起
高质量监测数据支撑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达标率连续5年100% 庄河全力保障乡镇
“体检”+“清疏” 衡水市城管局打通市区
长沙造排水“超级”装备提升城区防涝排渍能
热点资讯排行
1中国一冶城建公司海绵城市专利技术获奖
2湖北两校携手推出黑臭水体治理利器
3服务“全域海绵” 赋能城市之美——亚井雨
4新型聚合物检测方法在防治水污染中的应用
5“数字巢湖”让流域水污染“标本兼治
6告别“开膛破肚”,排水管网“微创术”了解
7临沂市“黑臭河水体源头治理一体化污水处理
8美国未来20年将在污水基础设施上花费27
9跨界布局水环境治理!隧道股份环境集团揭牌
10入选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华为云携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0-2022 www.c-wat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水工业网互联网站 经营证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203225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286号